學校名稱: 私立樹德家商 一年級 10 甲等
作  者: 鄭慧伶 
參賽標題: 自卑與超越
書籍ISBN: 9789865636548
中文書名: 自卑與超越
原文書名:  
書籍作者: 阿弗雷德˙阿德勒
書籍編譯者: 李青霞
出版單位: 華志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出版年月: 2016年5月
版  次: 初版

 
一●相關書訊:
作者在心理學發展史上起了不可磨滅的作用,也擁有相當高的低位愈來愈多受它影響的人
  
  認為,阿德勒對心理學的貢獻超過了佛洛伊德,這不僅是因為其提出的自卑與補償作用是生活中普遍存在的,能對人們的生活產生實際作用與直接影響,還因為其心理學在心理學歷史中已成完整的體系,如心理學家墨菲所說:「阿德勒的心理學在心理學歷史中,是一個沿著我們今天應該稱之為社會科學的方向發展的心理學體系。」
 

 
二●內容摘錄:

  總要有人去走第一步的,別人合不合作是他們的事,可是我希望你走出第一步,而不是顧慮別人會不會與你合作。(p. 204)

  人的記憶和生活方式絕對不會背道而馳。如果一個人在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標時,想到的總是「別人總是侮辱我」,那麼他的記憶中也總是那些被人侮辱的事。(p. 98)

  在現實中,很多左撇子的孩子畫畫寫字都比其他的孩子漂亮的多,手工藝也做的同樣的好。因為他們正確的方法,有著做好事情的動力,然後加上自己的努力,就會轉劣為優。(p. 56)

  傑出之人才所具有的並非超出常人的基因,而是永不停歇的興趣和努力。(p.170)
 

 
三●我的觀點:

  阿弗雷德˙阿德勒是一位生在中產階級的奧地利猶太人,而他的童年充滿了許多不幸與悲傷。阿德勒在他幼年時就罹患了佝僂病,這讓他在兄弟們之間變得格外突出,因為罹患了此病會變的又矮又醜,這使的他對自己感到非常的自卑。而禍不單行,他在五歲那年,又患上了一個差點致他於死命的肺炎。但這些種種並未擊沉他那超乎凡人的毅力,反而讓他在很小的時候立志要做一位醫生,他不但在維也納大學獲得了醫學博士學位,也如他所願的成為了一名醫生。

  而讓我頗為意外的是他竟然是著名心理學家西格蒙德˙佛洛伊德昔日的愛徒,但他們最後卻因為各自觀點的不同,而日漸矛盾最後便分道揚鑣。阿弗雷德˙佛洛伊德曾經在一次大戰時擔任過軍隊中的軍醫,而戰爭結束後他因為四處傳授他醫學上的專業技能而名聲大振,從此之後便開始遊歷各國,四處講學,但最終卻因為疲勞過度,心臟病突發而回天乏術。

  我想阿弗雷德˙阿德勒先生之所以會寫這本書,是想要告訴世人,「無論外表的美醜與否,人人都是平等的」,並且想讓世上的每一個人都能夠意識到雖然自己在某些方面與他人有所區別,但在人格和尊嚴上與他人是平等的,並無有所不同。也希望每個人能夠在實際工作上充分的發揮各自的潛能。

  在自卑與超越這本書中有一段話總是令我印象深刻,每當我再次的翻閱本書的這段話時,總是讓我聯想到自己曾經就是這樣的人,「懶惰的孩子根本就不知道什麼是真正的失敗,因為他們沒有接受過任何真正的考驗,他們總是處處逃避困難,並且很難決定是不是應該與人一決高下」,的確,懶惰的孩子真的根本就不知道什麼是真正的失敗,因為我自己就曾經是那懶惰的孩子,在那時,我從未真正努力得到過什麼,就只是一昧的仰望並且羨慕成績生在高處的同學,心想「好好喔,我也希望自己也是如此」,但這種羨慕並且仰頭觀看他人的情況,在我國三會考完後完全消失了,我的成績糟到一個連我自己都難以接受的地步,當然,更別說我母親了。她連訓斥我的動力都沒了。

  暑假期間我開始強迫自己讀書學習,但這對從未認真讀過一本書的孩子來說實在是困難重重,中間一直有些偷懶,不然就是找了許多的藉口好讓自己可以多看幾個小時的電視,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的反覆著這些戲碼,但在暑假結束前的幾個星期有慢慢的漸入佳境。開學了,我進入了私立高職,但這並不是我當初所填的第一志願,因此我的內心有著種種的不平衡,但我努力的將這些不平衡化為讀書學習的動力,並告訴自己「高一是新的開始」。

  在這些過程中我反覆的鞭策著自己,但皇天不負苦心人,這種種的努力總算有了一些回報,我的成績漸漸的起色,我總算不再是那棵仰頭羨慕他人的小草,已經是棵能夠俯瞰地面景色的大樹。在這些過程中我初次體驗到甚麼叫做真正的失敗,甚麼叫做跌到谷底,並且通過了通往正確道路的種種考驗與磨難,過程雖然難受,並且會想逃避許多的問題,但殺出重圍後,看見溫徐陽光的感覺讓我覺得過去的種種「一切都值得」。
 

 
四●討論議題:
 
  書中指出:「傑出之人才所具有的並非超出常人的基因,而是永不停歇的興趣和努力。」如果你認同,請舉出一實例來說明這個說法是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