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名稱: 私立樹德家商 一年級 3 特優
作  者: 黄姿婷 
參賽標題: 馬友友的音樂人生
書籍ISBN: 9574559343
中文書名: 馬友友的音樂人生
原文書名:  
書籍作者: 約翰˙阿塔納斯
書籍編譯者: 張嫻
出版單位: 晨星出版有限公司台北編輯室
出版年月: 2005年11月
版  次: 初版

 
一●相關書訊:

  法國出生,美國長大的華人大提琴家馬友友,成長自一個音樂家庭,在此環境的薰陶與培養之下,開展多采多姿的音樂才華與人生;在父親的引領下認識巴哈樂曲,自此醉心不已。五歲就在巴黎大學舉辦了第一場團體公演,九歲即登上紐約卡內基音樂廳,出過五十張專輯,獲得十四次葛萊美音樂獎殊榮;馬友友的樂音如磁場般吸引著愈來愈多的人喜愛古典音樂。

 
二●內容摘錄:

  「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特有的樂器,做為一名大提琴手,我有探索的意願與義務……。」(p.120)

  「一個音樂家的工作不是去維持舊的文化記憶,而是不斷的去創新。」(p.165)

  「九一一帶來的所有痛苦,都被這群偉大的藝術家驅散了,是他們,結伴同行,趕來舔拭這座城市的傷口。」(p.214)

  「馬友友扔會堅守在音樂的舞台上,並且更深入去理解那些知名或不知名的作品的內在與含義,體會作曲家想要講述的故事,然後用他的大提琴,將他們還原給大眾。」(p.215)
 

 
三●我的觀點:

  說到大提琴,第一個會讓人聯想到的就是這一位大提琴家──馬友友。國中的我,有一次,偶然在網路上看見歐陽娜娜在演奏大提琴,那時就很想學大提琴,現在,剛升上高中的我,終於有機會接觸到大提琴了!接觸到了大提琴,一定也要了解一下馬友友是如何成功的?如何獲得大家對他的喜愛?如何成為一位知名的大提琴家?

  在這本書中,我看到馬友友他的成功絕不是偶然的, 友友在小時候就選定大提琴成為他演奏的樂器,當許多小孩子還在拼命玩的時候,他已經在開始演奏給大眾聽了,而且他非常喜歡那種感覺,但學習樂器的過程中,他也有茫然的時候,甚至還自我放逐,不過他很快就了解,他必須好好學習,且不只在樂理及技巧上精進,他甚至到了哈佛大學就讀人類學,也許這就是他能更深層了解樂曲的方法,因為樂曲的進行總是離不開人感情的部分吧!但他並不會因為是古典音樂家,而排斥其他的音樂形式,他不斷地嘗試其他的音樂方式,例如:爵士、民謠及中國傳統樂曲,他對音樂永遠抱著好奇心,而且不斷地研究,才會造成樂壇上馬友友的旋風吧。

  馬友友在民俗音樂、多媒體實驗等不同領域探索;他突破傳統,嘗試將大提琴與爵士樂、各地民族音樂、舞蹈等搭配演出,他寫下大提琴新頁,挑戰高難度的克萊斯勒、帕格尼尼小提琴樂曲,以巴哈無伴奏大提琴組曲為現代舞配樂,並與流行歌手麥菲林合作灌錄專輯,。二十一世紀始,在《馬友友的巴哈靈感》推行下,他正式推動了新計畫,並將它命名「絲路計畫」(The Silk Road Project),要將橫跨歐亞的古絲路上的文化、藝術、人文等重新介紹給世人,馬友友說:「我有生以來做過的事,以這一件事最令人興奮。」

  《馬友友的音樂人生》這本書文字生動有韻律感,內容敘及友友的出生、樂壇嶄露頭角、大學生活及他在巴哈樂曲上的詮釋演出與及音樂的創作事蹟、並詳述「絲路計畫」及他對人生永無止境的探索與關懷。其中,我很喜歡馬友友曾經說過的一句話:「音樂是人性的表現,如果你在我的音樂中,聽到了人性,你就可看到我的心意,也是我對這個世界的貢獻!」這句話讓我感覺到了他對音樂的熱情與執著,這份熱情和執著,深深的打動我的心,希望我也能夠將這份對音樂的熱情與執著繼續傳遞下去,有一天,也能成為一位成功的大提琴家。

  當我翻閱這本書目錄時,就覺得目錄很吸引我,再看一下內容,內容是以豐富的藝術學養、平易近人的筆觸,完整而詳實的紀錄馬友友的音樂與人生,深受我的喜愛,是非古典樂迷認識馬友友的經典必讀,也是古典樂迷、友友迷親近馬友友絕對不可錯過的完全讀本。馬友友的父親馬孝駿曾經說過:「如果要讓孩子以後成為音樂家,就不要使音樂在他的心中是個恐懼的事。」現在的我,對音樂只有一份真情與熱忱,一步一步實現我的夢想,雖然努力不一定會成功,但是沒有努力,就一定不會有成功的一天,為我的夢想而努力,永不放棄!
 

 
四●討論議題:

  不同風格的音樂之間是如何互相聯繫的?藝術家又是如何能夠透過理解和溝通文化中的共同點,把人們更緊密地結合在一起?舉例說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