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名稱: 私立樹德家商 二年級 03 優等
作  者: 吳仕勛 
參賽標題: 我們為什麼老犯錯
書籍ISBN: 9789571350714
中文書名: 我們為什麼老犯錯
原文書名:  
書籍作者: 喬瑟夫.哈里南
書籍編譯者:  
出版單位: 時報出版社
出版年月: 2009年9月
版  次: 初版一刷
一●相關書訊:

  喬瑟夫.哈里南有蒐集犯錯故事的癖好,這讓他相信人類絕不是完美的設計。為了知道如何才能做得更好,作者參透心理學、腦神經科學以及經濟學等自然與社會科學,並搭配讓人拍案叫絕的案例與新聞事件,完成關於人為什麼犯錯的獨家深入報導。很多時候,我們的過失未必是我們的錯──至少不全然是,也許車禍的罪魁禍首,不是你,是汽車的設計。與其責怪別人,或對天發誓絕不再犯,倒不如學習剖析生命中千百種的錯誤。
 
二●內容摘錄:

  認為自己會失敗的人,預測得相當精確。(P.166)

  人們會試圖把聽到的故事全「塞進」自己理解世界得現行方式裡。(P.134)

  美國每年有將近七千人死亡既不是因為疾病也不是因為意外事故或壽終正寢,而是醫師潦草的筆跡。(P.221)

  健康的人不能想像重症患者為何願意接受各種治療,只為延長一星期的壽命。(P.212)

  擦不掉第一印象。(P.36)
 
 
三●我的觀點:

  人都會犯錯,犯錯的時候都有事情之所以會發生的原因,但是你知道你原因嗎?有些錯是先天的,有些錯是後天的,更可悲的是,這世界不停地扯你後腿。本書作者蒐集了許多犯錯故事的癖好,因為他相信人不是完全完美的設計,為了知道要如何才能做的更好,作者透過心理學、腦神經學以及經濟學等自然與社會科學,並搭配案例和新聞事件,完成關於人為甚麼會犯錯的獨家深入報導。

  大多數的時候我們犯錯不全然都是我們的錯,有可能有很多的原因,但與其怨天尤人或對天發誓說不會再犯,不如早點認清事實並認清自己所犯的錯,這樣才能改變一切。因為或許不全然是自己的錯,但自己多少會有幾分責任造成錯誤!書裡說到特夫斯基教授相信,部分原因在於人們對故事有先入為主的假設。「如果你把交談想像成一種行為,講話的人會讓人們對他保持特定看法,或者用特定方式回應他可能是喜歡他、認為他很聰明或者認為他很強壯之類的話語。」從這個角度來看,交談的目的就不再只是為了傳遞事實而是為了創造一個形象。舉個例子:醫生跟健康的民眾被問到願不願意為了延長幾個月的壽命,去接受那折磨人的化療,結果是沒有多少人願意;但反過來問那些正面對迫切死亡風險的那些人,得到的結果有截然不同的答案。正當死亡逼近時,就算只能延長一個禮拜的壽命也好。

  有時看到報章雜誌報導殺人案件或犯罪事件,絕大多數的犯人一開始是不承認自己有殺人,一定要證據確鑿才俯首認罪,我真的不了解有為何有的人總是一定要等到結果出現才願意去承認自己所犯的錯,到了最後才去後悔去懺悔,還有的人只是不斷去怪罪別人的錯,卻不想想自己所做過的錯,每天在新聞、網路還有報紙不斷的重複報導誰做犯法的事,但卻很少有某人幫助某人的新聞報導,一堆被抓去關的人不但沒有學到教訓反而是變本加厲,甚至很多不懂事的愚蠢之人好的不學,去學一些殺人放火搶劫吸毒,他們以為做這些事情會無人所知、無人所曉,但俗話說的「舉頭三尺有神明」,躲的了一時,是躲不了一世的。

  書中提到人們對事實的扭曲部分反映著人們的自我現象,人可以同時清楚地意識到兩件事情,但是無法做出兩個有意識的決定。認知框架威力無窮是因為我們察覺不到它的存在。雖然這本書有些艱澀,甚至還牽涉到心理學專業術語,然而細細閱讀之下我喜歡作者的風格,他在每一章前言會舉一篇故事為例,藉由他的故事我感覺不到這本書枯燥乏味,反而使我有種迫不及待的心情想一頁接著一頁看,看著每篇故事,詳細的閱讀他後續的調查結果與詮釋,就如同再看懸疑電影一樣!不信的話,你也可以來讀讀看!
 
 
四●討論議題:

  你認為人有天生的罪犯嗎?也就是一生下來就是壞胚子,還是你認為沒有?試抒發自己所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