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名稱: 私立樹德家商 二年級 204 特優
作  者: 楊依璇 
參賽標題: 文字的力量
書籍ISBN: 978986697342
中文書名: 偷書賊
原文書名: The Book Thief
書籍作者: Markus Zusak
書籍編譯者:  
出版單位: 木馬文化
出版年月: 2007年7月
版  次: 中版
一●相關書訊:
  作者朱薩克從小就喜歡寫故事,他說自己的腦海裡永遠有好幾個故事在打轉。大學畢業後他當了老師,但後來專心投入寫作。《偷書賊》的故事源自他幼年時父母講述的情節,二次大戰時他的父母年紀還小,曾經親眼目睹盟軍轟炸漢堡之後的慘狀,也看過納粹押解猶太人前往死亡集中營的悲劇。朱薩克說,父母講述的情景他一直記在心裡,也曉得自己總有一天會把這些故事寫成書。
 
二●內容摘錄:
  不離不棄:信任與愛的行為。通常只有小孩子能辨識真偽。(p.35)

  瓦礫越堆越高,宛如一排帶著紅色帽子的山丘水泥。(p.468)

  同樣是人,怎麼有人如此邪惡,又有人如此光明燦爛呢?人類的文字與故事怎麼可以這麼具有毀滅性,又同時這麼光輝呢?(p.477)
 
 
三●我的觀點:
  這是一本關於文字如何餵養人類靈魂的獨特的故事,一本會感動死神的故事。這本書的人物非常吸引人,除了「文字的力量」這個重要的意義之外,更是一位小女孩勇敢面對殘酷環境、找到人性關懷的感人故事。在這本書我學到在同樣的一個時刻裡,同時出現了偉大的人性尊貴與殘酷的人類暴力。我想,這個事情恰好可以說明人性的本質。而人類只有在一天的開始與結束時,才會觀察顏色的變化。但是對作者而言,一天當中,每個短暫片刻都呈現出不同的色度與調性。

  剛開始看的時候覺得越看越不懂,但是看到後面開始慢慢了解書裡的涵義後,我覺得書裡的內容與我當初所想像的有很大的差異,原先覺得無聊的書越看越覺得豐富有趣。這本有靈魂的書,讓我第一次覺得死神不具有不好的意思,這本書中的死神以豐富的情感為讀者講述,一個孤單的小女孩如何藉由閱讀的力量,度過人生最艱困的時期。
作者真的很會寫故事,成功的描寫一個九歲的女孩到十四歲的路程,描寫的純真的愛戀,在動盪不安的年代,描寫他現實中的困苦與不安,她吃不飽穿不暖,下一刻說不定面對的就是死亡,就連死神所描述的「大家說,戰爭是死神的朋友。但是,我一定要讓你知道另一種說法。對我而言,戰爭像是新任的老闆,他期待不可能完成的工作,他站在你的肩頭旁,不斷的重複一句話「把事情做好、把事情做好。」所以你更加賣力工作把事做好。不過,老闆並不感謝你,他要你做更多的事情」雖然生在動盪不安的年代,而他的靈魂卻因為文字而變得充實,因為文字而變得快樂,最後他也以文字感動了所有人,也感動了死神。

  文字可以具備毀滅性,但同時也可以光輝燦爛,為人類帶來無限希望、溫暖和關懷。九歲的莉賽爾離開摯愛的母親,失去最親的弟弟,來到陌生的寄養家庭,在養父的細心指導下,藉由一本在埋葬弟弟的墓園所撿來的「掘墓工人手冊」學會了文字,經由閱讀忘記喪失至親的苦痛。甚至,在家中的地下室,與養父捨命收留的猶太人摯友的兒子,以文字為橋樑,建立起堅固的友誼,幫助他走出受迫害的恐懼,化解長期幽閉窄室所帶來的身心傷害。在盟軍空襲德國期間,小鎮居民驚惶不安的躲在地下室,莉賽爾朗朗讀書聲,引領居民進入書中的世界,忘記死亡的威脅,走過一次又一次的轟炸。閱讀能鎮靜安撫人心,能止痛療傷。在書的世界裡,塵囂不再,苦難不再。敦厚的人心,讓文字也敦厚了。

  「人」如果回歸到「人」,沒有地域的區隔,沒有種族的外衣,沒有宗教的衝突,「人」可以是互相信任關懷,彼此扶持的;「人」應該是真誠而善良的。而「真誠」與「善良」是人類的本質,是人類永續生存不可毀棄的根本。
 
 
四●討論議題:
  活在希特勒納粹主義的迫害下,許許多多的猶太人因此飽受凌虐和折磨,最後終究只有死路一條,這樣迫害的行為究竟是對還是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