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名稱: 私立樹德家商 三年級 14 甲等
作  者: 林倩如 
參賽標題: 人生哲學
書籍ISBN: 957-8468-51-2
中文書名: 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
原文書名: Tuesdays with Morrie
書籍作者: 米奇•艾爾邦
書籍編譯者: 白裕承
出版單位: 大塊文化
出版年月: 1998年
版  次: 初版
一●相關書訊:
  本書作者在昔日恩師生命的最後幾個月,每個星期二到老師家探望他。這位誨人不倦的老師,墨瑞•史瓦茲,面對死亡一步步逼近,不僅自己勇敢面對,窮究其多面的意義,更藉著與學生米奇的談話,一點一點柔軟了米奇因為世故兒僵硬的心,讓他重新看待生活。
  這位墨瑞,誠實看見自己在死亡面前的恐懼、脆弱與哀傷,承認自己對人世的眷戀不捨,但他掙脫這些情緒的束縛,展現出洞澈人生之後的清明與安靜,並且帶著幽默感。
 
二●內容摘錄:
  生命是一連串的來回拉鋸。你想做某件事,但被迫做別的事。某件事傷害到你,而你知道這不應該。你把某件事視為理所當然,但你深知沒有什麼理所當然的事。 P.53
  沒有人能夠彌補過去,或是在生命中重頭來過。不過我若從墨瑞•史瓦茲教授學到了什麼,那就是:生命中沒有什麼「太遲了」的事。生命直到最後一刻都是變動不居。 P.235
 
三●我的觀點:
  人生總會經過生離死別,這是必然的。生命並不是你想做什麼,你就一定能做什麼,畢竟這很難說,當初縣人無法解釋的變動時,人就會說這一切都是命運的安排,正因為無法解釋,而將所有的理由歸咎於命運。
曾經有人問過我害不害怕死亡,我總會回答他們:「不,並不會。」是的,我並不害怕自己會迎接死亡,畢竟人走到最後一定會死,只是早晚的問題。但我相當害怕他人的死亡,尤其越是和自己親近的人,就越害怕他的死亡。真要說的話,其實我害怕的是分離,或許是從小到大的經驗使我變得如此吧!
  這本書讓我理解了很多事,像是如何從情緒中走出來、如何看待死亡這件事、如何面對自己的人生……等。況且,正因為人生沒有什麼太遲了的事,所以即便後悔也沒有什麼用。
  人總是被負面情緒影響,這是書裡面其中一句對話。它讓我印象非常深刻,就像是被人硬生生地刻畫在腦海裡,是的,人確實總被負面情緒影響,生氣也好,悲傷也罷,人總是擺脫不了他們,無論是誰。然而只要是負面情緒影響太多的人,自然都會被冠上「情緒化」這個名號。但是並不是不情緒化的人就沒有負面情緒,可不是嗎?那麼人為何又要如此自以為是的替別人冠上這樣的名號呢?事實上,我總是被自己的家人說很情緒化,但難道他們就不曾感到生氣,感到難過嗎?其實不然,正如同前面所敘,人總是被負面情緒影響,所有人皆是如此。
  人們總是很害怕死亡,又或者該這麼說:「人總是很害怕接受自己的死亡。」雖然有些人是正好相反,但都同樣的對於死亡感到害怕,那些人怕的或許是日後家人該怎麼辦、或許是夢想還沒完成、又或者還有什麼心願未了,這些都有可能。也可能僅是因為害怕與他人別離,就如同我一般。也因此,我在閱讀這本書時,情緒上受到了很大的影響,直到我快看完這本書之前,我幾乎是邊看邊哭,直到我將書本看完,但即使闔上它,我仍還是久久不能釋懷,或許是我過去的傷,真的太痛太痛了,而這本書又正好引起了共鳴吧!
  「學會死亡,你就會學會活著。」然而死亡卻不是一門這麼好學習的課,在那之前必須先經過離別那種沉痛沉悶刻苦的傷痛。問題就在於我們如何將痛苦轉化成經驗,讓痛苦不在只是痛苦,也不在那麼痛,那麼令人感到悲傷。
  人生,不要總是在自憐自艾,這並不會讓自己更好,反而只會讓自己覺得自己真的過的很悲慘,書中也是如此提到:「若是每天限制自己只能自憐多少,該會多有用。只能花幾分鐘自悲自歎,然後就迎向這一天。」是啊!如果人都能如此就好了,但是一但陷入負面情緒,又有多少人是真的能夠想掙脫就掙脫的了的呢?畢竟那是如此地困難。
 
四●討論議題:
  對一個人來說,究竟什麼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