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名稱: 私立樹德家商 二年級 25 優等
作  者: 曾怡琳 
參賽標題: 姐姐的守護者
書籍ISBN: 9570521198
中文書名: 姐姐的守護者
原文書名: My Sister's Keeper
書籍作者: 茱迪˙皮考特
書籍編譯者: 林淑娟
出版單位: 台灣商務
出版年月: 2006年12月01日
版  次: 初版
一●相關書訊:
  ㄧ位母親-莎拉,為了救罹患「急性前骨髓性白血病」的女兒凱特,利用醫學科技生下與凱特有完美基因配型的安娜。十三年來,安娜不斷的供應凱特血液、白血球、骨髓、幹細胞,現在,輪到她的腎臟。無法再忍受被當成藥糧的日子,安娜決定控告她的父母奪走她的身體使用權。作者以不同的人物立場接續故事的發展,探討極具爭議性的話題。對「愛」深入的描寫,讓我們能更了解掌握人與人之間脆弱敏感又錯綜複雜的關係。
 
二●內容摘錄:
  愛如彩虹,剎那即永恆-當它在的時候是美麗的,到了你眨眼的時候,它可能消失無蹤。(p.080)

  哀傷是一件奇怪的事,它會突如而至。像撕開ok繃,撕掉一個家庭的表層。ㄧ個家的裡層絕對不會很美觀,我們家也不例外。(p.429)

  雖然你想要抓住某個人離開這個世界的酸苦回憶不放,然而多少還是會從指縫間漏掉。活著的行為是潮水:開始時似乎一點都沒差別,然後有一天你往下看,看到痛苦已經沖蝕掉了許多。(p.430)
 
三●我的觀點:
  在一場家庭倫理的複雜,和社會衝擊下,你能否保持理性的持續供應細胞或器官給另外一個人,而且還必須受到家庭裡的不溫暖感?故事中的安娜,確實如此,但他還是願意捐贈給他的姐姐,安娜給了一個很不確定的角色,更是書中的關鍵點,原本以為他是個「想要殺死姐姐」的妹妹,但是並不盡然,甚至成為讀者的焦點。

  如果可以選擇,任何人一定都不希望這樣的故事發生在自己的家庭、親人、朋友身上。但是,人生真的有很多東西是無法選擇的,我們只能接受或對抗,試著努力去做一些在社會性的、道德的、約定成俗的價值觀中,我們好像應該做的事情。當有一天,你的孩子得了絕症,而你面前出現了一個可能可以解救他的方法,你會再多問問,多考慮,還是趕緊抓住它?如果要我回答的話,我會毫不考慮的把握住這個機會。故事中的莎拉•費茲羅傑,這對姐妹的母親,所選擇的也是後者,而且緊緊抓住不放。在她的想法中凱特的病是要高於一切需要的條件之上,但也因為這樣而忽略了其他的孩子,尤其是傑西,他連想當個藥糧的重要性都稱不上,心中會覺得自己在這個家中可有可無吧!

  世界上有很多事情,是沒有標準答案的。像是重病病患,在也許希望不大的情況下,是否還要經過一系列痛苦的治療,讓最後的死亡增添更多痛苦,只是為了要抓住那一點點存活下去的希望。像是陷入昏迷的植物人,是否還要為了維持他的生命,而繼續投擲大量的人力物力,只為了等待那個不知道會否來臨的甦醒時刻。親人朋友的羈絆,總是讓我們希望多與它分享更長更久的時刻。因為愛他,所以要留住他;因為愛他,所以要讓他走。這是個沒有對錯的選擇題。在一連串的細胞捐贈後,迎面而來的是更大的手術-腎臟移植。

  故事結局真的是嚇著了我,轉折太大了。安娜最後在打完官司返回家的途中因車禍腦死,她再也沒有身體自主權了,雖然她贏得這場官司。現在,她不得不捐出她的腎臟,這樣足以讓凱特再活超過八年之久。如果沒有這場官司,她現在也許是個活蹦亂跳的小女孩,即使是少了ㄧ顆腎臟。有時,事情的發展總是超乎你的想像,沒有人知道何時何地會發生什麼事,或是,忙於一件事情,到頭來只是ㄧ場空。生命的過程,真是難以揣測、捉摸,有許多未知數。

  皮考特所出的書,幾乎與法律、官司連連相關,讓讀者一直思考,是否這件事,是不是對的,這本書讓我覺得他想告訴我們人生有無常性,隨時都有不可能的事情發生,一個閃失,就會延變到最壞的結果,就像是一條一直一路分岔的交叉點,永無止境的延伸,只有到了死亡,才了解活著的意義,而人應該要多傾聽別人的話語,才能不造成誤解和衝突,更不會錯過了生命中重要的人事物。
 
四●討論議題:
  一個不到十三歲的小女生,在父母有特定目的的設定下誕生。順從母親多次為姊姊治療的安排後,歷經痛苦,而透過律師要求想要在法律上取得醫療決定自主權。假如你身為法官,會如何判決這個案件?理由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