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名稱: 私立樹德家商 一年級 03 特優
作  者: 劉子暄 
參賽標題: 給未來的旅行者
書籍ISBN:  
中文書名: 給未來的旅行者
原文書名:  
書籍作者: 劉哲瑜
書籍編譯者:  
出版單位: 遠流
出版年月: 2013年04月01日
版  次: 初版
一●相關書訊:

  藍白拖,一個對未來充滿迷惘的7年級青年,28歲那年,他存到人生第一個30萬,之後便毅然決然向公司辭職,更在家人完全不知情的情況下,只留下一張字條,就踏上為期一年的環遊世界之旅。在這趟驚險、五味雜陳的旅程中,他找到一個全新的自己,找到未來的思考方向,這個過程會讓你的心態變得不一樣,當自己的心態開始轉動時,新的世界也就會隨之開始轉動!
 
二●內容摘錄:

  我們總以為旅行是為了認識新朋友,但其實認識的是新的自己。(p.11)
  流浪,不是浪費生命,也不是漫無目的的出走,而是要到遠處去找一個最適合與自己對話的地方。它是一場巨大的挑戰,是一場冒險,其中重要的不是結果,是過程。(p.74)

  你的旅行在別人眼裡看似遊手好閒,但其實你比任何人都努力做自己。(p.99)
  我並非盲目地一味鼓勵年輕人出走,而是要讓大家知道,旅行可以是一件很認真的事。當你認真去旅行,可以認識自己,接著就會知道如何認真做下一件喜歡的事。(p.114)

  旅行前,以為知識單純就是為了追求卓越,行萬路後,我才了解知識是為了品嚐生活。(p.136)
 
 
三●我的觀點:

  「真是勇敢!」是我看到這本書簡介時給我的第一個感覺,一個年輕對未來充滿迷惘的七年級生,28歲那年留下一張紙條,頭也不回的勇敢踏上環遊世界的旅程。對我來說選擇與決定是一件很困難的事,它關係這擁有或失去,明知道有失才會有得,但擁有的卻不想失去。作者藉由旅行不斷的探索與學習,了解自己並用自己的方式找尋自己的未來。大部分的人都忙工作或課業,時間久了會有了倦怠的感覺,好不容易找到了時間可以玩樂一下,回來時發現自已的責任排山倒海而來,陷入了一種無所適從的感覺。我也是一樣!

  如果讀書可以感受到自己幫助別人,那可能會愛上讀書,作者就分享了摘自尼采《人性的,人性的》這一本書的一段話:「不快的原因之一,就是感受不到自己的存在價值,自己所做的事沒能幫助到別人。所以有些人整天抑鬱寡歡,也有很多年輕人活的不快樂,因為他們覺得自己很沒用,無法貢獻給社會甚麼。所以,想要活的快樂就是幫助別人,樂於付出,才能感受自己存在的意義,享受最純粹的快樂」,旅行也是如此。那時可能就不會猶豫要如何在讀書和玩樂之間的選擇,因為兩個都一樣重要,沒有人可以缺少這其中一樣還能獲得完整的幸福。

  我們可能為了等待或者為了追逐某些事物而錯過了一些事,又或者是因為被眼前的埋怨和壓抑蒙上了眼,也許我們可以放慢腳步,多接觸我們錯過的事,至少能讓自已在達成目標前不會覺得孤單,趁年輕,認真做自已想做的事,我們過去可能都在做自已不想做的事,所以請認真做自已想做的事不要為了跟別人爭個答案,逞口舌之快。不要抱怨自己出身在一個保守的社會,在這個地方做不一樣的事,接受不一樣的挑戰 接受挑戰,把壓力當成挑戰,不要逃避問題,不要讓自己過著一成不變的日子,當問題來臨時面對他處理他。害怕挑戰世界就更因該探索、正視你最害怕最恐懼的問題才有機會超越自己。我們有時會因為眼前的問題所帶來的憂慮所擊垮,憂慮可以讓我們胡思亂想,失去做決定的能力。

  當時美國爆發九一一恐怖攻擊後,紐約市長朱利安尼說:「勇氣不是不恐懼,勇氣是雖然害怕,扔然做出正確的決定。」就是這句讓他們努力的熬過這困境,試著做最壞的決定並正視他才能解決問題,而不是讓自己困在害怕的情緒中。

  我們常常會聽到許多人的抱怨,抱怨自己的工作、薪水,說老天爺都不給一些機會,但其實也可以想辦法從他身上搶過來阿!機會是要自己去尋找的,做能做的事,去自己能去的地方,不要害怕別人的眼光。抱怨是人類的天性,我們抱怨自己不夠努力,抱怨別人不夠好,但抱怨不是一件壞事,它可以讓我們變的更好,台灣著明的導演魏德聖也抱怨過自已不夠有知名度,企業不願意投資它的電影,所以籌不到資金拍攝《賽德克•巴萊》,但在抱怨的後面藏著比別人還要努力的行動,抱怨可以改變一個人也可以改變一個世界。

  未來,要用哪種方式尋找?我不知道,但我會努力學習一點一點的增加我的實力,來面對我的未來。
 
 
四●討論議題:

 壯遊是現在很流行的自我成長方式之一,如果有一天你想要壯遊,你會選擇哪一個國家?為什麼?試著說明其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