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名稱: 私立樹德家商 一年級 2班 甲等
作  者: 蔡佩汝 
參賽標題: 真正的自由
書籍ISBN: 9789866782459
中文書名: 勇氣與自由
原文書名:  
書籍作者: 楊蓓
書籍編譯者:  
出版單位: 心靈工坊
出版年月: 2014年4月
版  次: 十二版
一●相關書訊:
  楊蓓,是一位資深的心理工作者,同時也是一位社工系教授。教學經驗以及實務工作長達三十年之久,但是依然感嘆這是一個無比堅難的任務。因為生命要改變,製造轉捩點的是自己,而改變是需要勇氣與毅力的。她如此的說;「想要讓心自由,要先看見我們的心有多麼忙碌、多麼執著。」這本書裡面楊蓓教授以親近人的筆觸、豐富的經驗與自我反省的內容,所描寫處來一篇篇感動人心而使人覺醒的文章。
 
二●內容摘錄:
  人心之所以不自由,是因為人用盡各式各樣的方法去爭取位置,期待獲得確定和安定的感覺。(第29頁)有時候根深柢固的執著,就像一個人的性格一樣,根本無從分辨。(第49頁)一個人要獲得真正的自由,及心的自由,就必須有勇氣面對「憤怒」這個負面情緒。(第62頁)人在尋找自我定位時,難免遭遇挫折。挫折是很多憤怒的前奏。當人不知所措、沒有規則可循,或一直無法找到所屬的定位時,挫折變不斷累積,成為隱晦的憤怒。(第66頁)選擇自己認為有意義、有價值的事情,並且全力以赴。
 
三●我的觀點:
  這本書裡面講了很多我們會遭受到的情緒、事件、解決方法,以及作者的親身經歷、經驗。裡面說到了宣洩情緒的方法,我認為宣洩情緒的方法是很重要的,但是宣洩事必須要用正確的方法,我的親人裡就有幾位宣洩情緒的管道是很差的,他們就像是楊蓓教授裡面所說:「當我認為宣洩情緒是我的權利,得理不饒人」那一類的人,他們認為那是一種權利,可是他們影響了別人,他們必須自我反省,「為什麼這樣做別人會生氣?」想通了心當然也就自由了。

  放下與放棄只差了一個字,而它們最大的差別就是「期待」。放棄的時候,就算再怎樣逃避問題,但期待依然存在你的心中;隨著年齡的增加,累積了足夠的經驗,可以開始分辨出哪些你有所期待的東西是不可能的,而接納這些不可能,這樣才是真正的放下。在我國小的時候,我有一位很好的朋友,在某一天她開始在我背後說我的壞話,有一陣子我很失落,因為她相信別人所說的話,而不先找我確認,過了一段時間之後,我總跟我現在的好朋友說:「我已經放下了。」其實我根本就放不下心裡還是有種期待她會回來繼續跟我做朋友,期待她是個相容易,可是卻做不到。

  有些人總是在追求自己所謂的自由,認為別人不管他,那就是自由,那是身體上的自由,而不是心靈上的自由。心靈上的自由是要像書上所說的一樣:「面對自己的不自由,並把不自由引起的事件、經驗、感受當作材料來轉化自己,反倒能漸漸體會心的自由自在。」可是現代人的不自由並不像前人,以前的人只是想要逃開別人所設下的牢籠,雖然我們還是想衝出去牢籠,可是牢籠卻始模糊不清的,沒有人知道那是什麼,所以人都被無形的牢籠給囚禁住了,這就是現代人的不自由。我們都希望可以放下束縛我們的東西,可是有些時候我們連那是什麼都說不清,更不用說要如何解開它、遠離它了,於是我們就盲目的徘徊在解脫與束縛的交叉口上。書中有一段有說到:「當心黏在事項上,被抓住時,就像是把鏡子貼在眼前,使我們看不見自己。唯有把鏡子慢慢往後移,對準焦距,才可和事情有所區隔。要做到這點,是需要下功夫的,不論是沉思、靜默、禪修, 還是其他各種方法,都只有一個原則,就是放鬆、安靜。」解決束縛,要知道束縛你的是些什麼東西,有一句俗語是這麼說的:「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所以你必須要和那些事項有所距離,才有辦法看清那是些什麼東西,但是有人就會說了:「那不會 感覺起來很冷漠嗎?」冷漠並不是有距離而已,那是隔絕了;距離就像就是你只是把房間的門關起來並沒有上鎖,而隔離就是把自己鎖在一個房間裡了。

  人從成長階段一路走來以為自己能夠放下,但其實是許多人都會陷在「放下」與「放棄」之中,所以我們要學習包容困住我們的事物,我們的心才能擺脫束縛走向自由的狀態。


 
 
四●討論議題:
  要如何發洩自己的情緒才是最正確的呢? 又我們該如何解決自己心中的束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