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可以感受到的不只是自由的感覺,還有他們文化的特色,我覺得這本書像在說著作者在紐約各地覺得值得去一趟的地方介紹給好友,在這些地方可以享受到從沒有過的快樂,有平靜的快樂,也有熱鬧的快樂,這是一個有藝術、有文化、有流行的城市,在書中有寫道一個連我也不敢相信的地方,我也像作者一樣以為紐約這樣一個鋼筋水泥推砌起來的城市裡應該看不見螢火蟲才是!但是這城市卻帶給人驚奇,永遠無法猜透它的真面目,螢火蟲就在哈德遜河邊的炮台公園附近住宅區邊上的花園裡,一點一點的閃亮著,數量雖然少卻也帶來驚喜!
還有在紐約也可以感受到異國風味,可以在紐約找到像日本城的地方,就在第九街第三大道為中心的一小片區域,有各式和風餐館、糕餅店、超級市場、寵物店、髮廊,還有最重要的就是有東洋人!真的就像小日本在這個地方住一樣,在這一區的小店內隨處可見打工的日本女孩子,很平常的職業,有服務生,或者是店員,但女孩子們做得倒是有一百分那樣的認真,我想那是日本的血統像徵,對工作的熱情,作者形容她們看上去就像沐浴在春天裡一樣的快樂,書中說有個快樂的女子叫做櫻子,而她做事的地方就是一家髮廊,訴說的就是作者與她的相遇,在一次不知不覺的談話中,說到櫻子的夢想,原本住在日本的小城市的她夢想著在紐約擁有一家自己的髮廊。她在紐約從一個洗頭小妹做起,到現在已經是個髮型師,感到很滿足!我覺得人真的應該像櫻子一樣,為了夢想而前進,完成自己想做的事,這樣就會很滿足,在紐約不只能感受到日本的風味,也能感覺到韓國的風情,還有中國城的博物館和衣服,也有小義大利之稱的義大利區,在一個紐約城市就能逛到來自各國不同的風俗民情,也能感受到當地人的特色。
在書中有提到SOHO原本是能浪漫的走在石板鋪的小街上,欣賞著藝術的的氣息,卻變成了一個大商場,因為許多畫廊無法負荷日益高漲的租金,所以經歷了很多個起伏後,直到後來的一八二五年,SOHO成了首選時髦的住宅區,因此成了許多名店在此大規模的建設,有音樂廳、劇院、大飯店等等的大型開發,也因此吵鬧到居民不堪喧嚷,逐漸遷離,後來就沒有住宅區的蹤影,但也在此時SOHO開始走下坡,起因是城市設想規劃建造一條下城高速公路,正好貫穿SOHO,讓它面臨消失的命運。
還好後來的三十年間,政府宣佈取消這項計畫,商業機構也因為這個不確定的因素陸續的離開SOHO,後來最先想要回來的是藝術家,在荒廢的Loft裡安家,創作過來就成立畫廊,世人的眼光重新被吸引過來,那時租金正便宜,正好給「奮鬥中的藝術家」們,提供了一個港灣,但好景不常,在後面的二十多年間,SOHO重新成為城內的焦點,藝術家們卻不得不在這樣的熱鬧中再次沉默地退出,真的就像潮起潮落,我覺得也像一個輪迴一樣,不斷的重複,或許人類永遠不明白歷史會一直重複的原因,但也因為這樣的輪迴,讓我們了解蛻變的重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