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作者有許多豐富的經驗,他的人生不斷在實踐「努力」,而他的作品也很多樣化,我一直很喜歡他的作品,雖然有人會批評他的作品太過商業化,但我卻認為很適合高中生來閱讀。他的作品主要分為勵志類或生涯類和男女情感類,而本書的主題與內容恰好緊扣愛情,帶著我鳥瞰未知的領域,(因為我沒談過戀愛),所以今次我選擇這本書藉此分享我從中得到的新奇與感動。
之前朋友在談戀愛時,由於作為旁觀者的我較為理智,朋友們有什麼戀愛問題都會來詢問我意見。身邊也有許多朋友都有失戀的經歷,偶爾我也會陪他們走過這段過渡期,但有時候我也會無法理解為什麼朋友們都是愛的轟轟烈烈,就連分手方式也是轟轟烈烈的,用如此灼熱的情感愛著對方,就不怕對方因此為愛燙傷嗎?朋友們是這樣回答我的:「在沒遇過他之前,我一直以為我活得很快樂:遇到他後,才知道過往的快樂都不算是快樂。現在我少了他就活不下去了,叫我如何不想他?」其實分手是一項學問,因為分手後的心理調適是很重要的,沒有誰能永遠的陪伴著誰!每一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雖說少了愛情仍有朋友及家人相陪,但是剛分手時那樣的痛苦是朋友及家人無法彌補的,我明白他們現在更需要陪伴與聆聽,看著他們說到甜蜜的回憶破涕微笑,當再次想起殘酷的事實時瞬時眼淚時就掉下來,此時我都會遞上面紙、拍拍對方的臂膀,心酸的感覺彷彿我也感染了用情之深的心動與心痛。
後來我借給失戀的朋友們這本書看,希望對他們走出傷痛能有所幫助,書裡的文字就像是具有魔力,讓失戀的人都嘗試振作,無論是聽聽音樂、大吃大喝、看場電影或是去旅行,朋友都變得較願意面對現況,放眼未來而不沉浸在過去的傷痛中,經過時間的洗滌與沉澱,朋友變得更為內斂,也較懂得愛情的真諦。
作者在第一章開宗明義就寫上「無論失去什麼,都不要忘記愛的能力」,這讓我更珍惜親人與朋友們的愛。我喜歡書裡提到的「成全」這兩個字,這兩個字聽起來雖然很簡單,但是有多少對曾互許一生一世情侶分手後能夠做到呢?若是被甩了而因此遇見了生命中的那對的人,又何必計較當年是誰甩了誰呢?有時的讓步,反而更進步。這本書讓我覺得最有價值的一段話是「不要為了討好對方而偽裝自己」,我認為愛應該是貼近真實的,而不是虛假的遮遮掩掩。唯有肯定真實的自己,這個世界才會肯定你,足夠的了解自己,便能找到更適合自己的另一半。
這是一本令我觸發許多想法的一本書,儘管我並沒有這方面的經驗,但是作者使用淺顯易懂的文字描述那些艱澀難懂的正確愛情觀,這本書無論是對剛失戀的傷心人、熱戀中的情人或是單身的旅人都很適合閱讀。我期許未來和錯過與不合適的對方分手後都能繼續當朋友,因為友誼比愛情更堅定,也往往比愛情走得更長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