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以「桶與杓」的比喻,巧妙地將人性尊嚴和自尊的基本需求,與價值的創造和發揮做連結。每個人都有一個隱形的桶子和杓子,當桶子滿溢,我們會感到樂觀、積極;當桶子空無一物,心情會跌入谷底。我們可以為別人的水桶加水,提高彼此的能量,獲得積極樂觀的態度,而樂觀的態度能使我們的思想更開闊,容易接受別人良好的建議,而不是侷限在自己狹小的思維裡,正所謂「態度決定高度」,我想這就驗證了我們對人生事物的各種看法;而樂觀能使我們的心情愉快、頭腦清晰,有助於產生正向的思考能力和有條理的做事態度。反之,當我們在舀別人水時,也使自己桶子裡的水相對跟著減少,產生消極悲觀的態度,使頭腦思維更加雜亂,嚴重的影響一個人的身心,作者曾在戰俘營發現一種新的疾病,醫學上稱之為「消極病」,意指缺乏抗拒的動力,陷入完全的消極,這是個致命的負面態度。根據醫學上的顯示,負面的、悲觀的態度可能危害健康,甚至縮短壽命;正面的樂觀的態度不僅有助於增進身心健康,同時還可以發揮緩衝的力量降低沮喪。這樣的譬喻很深入我心,好懂且說服力強,很適合提醒自己也提醒別人,在人際關係上應多施且多樂觀。
我們的生活深受人際互動的影響,而人際互動必然會造成正面或負面的結果,因此我們每一刻都在面臨一個抉擇:為彼此加水,或互相舀水。負面人際互動經驗雖不會馬上致命,但卻會慢慢侵蝕彼此的健康與生產力。幸運的是,正面人際互動經驗的力量更大。幫別人加水的內涵絕對不只限於「稱讚」與「認可」,不過這兩者正是我們替人加水的最佳策略。然而,表達對一個人的稱讚或認可時,必須針對個人的情況、內容具體且名符其實,才能發揮最大效果。一體適用的獎勵通常無效,勉強或虛偽的認可與稱讚甚至可能達到反效果。雖然「稱讚」與「認可」是我們替人加水的最佳策略,但這兩者卻是職場上或生活中的稀有資源。由於多數人成長的文化都是習慣指出他人的缺點,而不是稱讚他人的成就,因此光是了解替人加水的重要性是不夠的,還必須不斷練習,改進在別人的水桶裡舀水的習慣,變成替別人水桶加水,並鼓勵其他人也這樣做。我說話比較直接,有時傷到人自己都不知道,甚至有時會認為事實就是這樣,為何不能直說?但讀完這本書後我有了不同的體悟,如果用讚美取代指責或直說更可以解決問題或增進彼此關係,那何樂而不為!避免傷人也自傷。
我們總是強調正面思考和正向態度的重要性,但也不能忽略負面情緒與一個人的缺點,因為所有的正面態度都必須建立在現實的基礎上。完全忽略負面因素可能為導致過度樂觀,光稱讚不批評反而使稱讚失去其真實性。就如同書中所提到五比一的黃金比例:「五句讚美,一句批評。」多讚美別人、鼓勵別人,或許因為你的一句讚美能為失意的人帶來樂觀思想的神奇力量!立志做個加水人,天天為陌生人、為親友及朋友們加水,也替自己加水,無形中使水桶滿溢,水桶裡充滿著愛,這世界也會因此而不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