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告訴我其中一點是這樣的。在面試或是職場裡要回答的問題是不用有「個性」的,另外在商場的回答也有所謂「別人這樣問,就這樣答」的「公式」,所以公司的新職員就應該從習慣「公式」開始吧,只有不會被扣分的回答,這樣才會在職場上發光。像是一般新人一進入到公司裡通常就會被仔細叮嚀,無論不管發生什麼事情,就是都一定要向主管報告、聯絡、諮詢,不管是工作進度或是業務上的錯失。如果就只是因為害怕被罵,就想要偷偷瞞著主管小心不被發現的解決,通常結果都只是會把問題愈弄愈大,並不會有比較好的效果,只有造成公司更大的麻煩更大的危機而已。所以,不如就在問題還小的時候就趕緊告訴上司問問應該怎麼作比較好,這樣還比較有保障。
即便是在公司新人集訓的時候,都會教導「報告、聯絡、諮詢的重要性」,只要一到商場,就會被分成兩種,一種是「懂得如何讓人聽到最後,還能提升自己評價的『報告、聯絡、諮詢』的人」,另一種是「只會讓人想中途打斷、讓主管愈聽愈火大的『報告、聯絡、諮詢』的人」。這兩種人就有很大的差別,就在他們說話的順序。還有就是像要講「壞消息」,就愈要確定從結論開始開始起頭。如果就只因為很難開口不敢開口,就從最後的解釋部分開始說起,這樣反而只會給主管「這個人藉口真多」的印象而已。
這是我在書裡面看到的一個小範例,這個問題是這樣:請問您在前一個職場裡做些什麼工作?如果問這樣的問題有的人會回答:我在我之前工作的餐廳裡,總是用心帶給每一位客人微笑,所以我很快就成為了店裡的招牌服務生。可是有人卻會回答:我在我之前工作的餐廳裡,改進了店裡的待客手冊,使得店裡營業額比前一年增加了百分之二十,客人的回流率也前一年的百分之十增加至百分之七十五。就算自己說自己是「招牌服務生」,但是聽的人也不會知道到底是有多麼受歡迎,還是其實只是自己認為的而已。而且就光說「很快」,也不知道是在進店裡工作之後的一個星期還是一年時。如果這樣的回答只是鄉里之間,別人介紹自己是「某某店的招牌服務生」,可能對方會很有反應覺得很好,但是在求職的面試裡頭就不一樣了,這樣的介紹詞,從一開始就只會被用嚴格的眼光或負面眼光看待。因此,一定要有不會被說只是自稱自認為的「客觀的事實印證」。
由這本書可以知道講話這件事對你我都是一件非常重要不可或缺的事情,也是我們要一直不斷學習不斷改進的,就像同一件事不一樣的回答,給人的感覺就會不一樣,也會受到不一樣的對待。有可能因為不同的表達方式每件事情都會有不一樣的變化,我的個性很直接,也因此說話陳茵直接而得罪人,看了這本書之後,發現說話真是一門學問,尤其「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不再是指說話隨便亂說,而是一項說話的技巧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