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會有煩惱,但有什麼煩惱都是取決於自己,如果自己很介意,那麼只要不合你意,就成了煩惱,但如果坦然接受呢?也就沒什麼好煩惱了,我們這個年紀煩惱更是多,髮型不對、感情不順、錢不夠花、身材走樣、課業跟不上甚至同儕問題……,其實很多煩惱的根源都是來自我們的心,我們應該養成自我觀察的習慣,隨時注意自己的心,一旦內心處於平靜喜悅之中,對任何人事物也能以正面和諧的態度去面對。
事物本身不會令人發火,是自己的念頭讓自己發火,從這本書中我學到了如何做好情緒管理,原來處理情緒最好的方法就是「不去處理」,不去處理那件讓你生氣、難過的事,找一個能讓自己冷靜下來的地方,看看書、聽聽音樂、放鬆身體,甚至睡上一覺,忘了煩惱,如果放下痛苦這一招無法奏效,那何不反其道而行?去做能讓自己快樂的事,那麼痛苦煩惱會自動遠離我們,就像看電視一樣,如果不喜歡這個劇情,不需要盯著電視生氣,只要轉台就好,所以要改善不高興的情緒,只要多想開心的事,如此簡單而已。
人的基本感受有兩種,正向的與負向的,可是負向感受並不是代表遇到不好的事,而是直接反應出自己的內心而已,和同學一起去看球賽,為什麼球賽結束後,有的開心,有的則難過呢?其實是他們所支持的球隊不同罷了;一樣罹患癌症,有人像是世界末日般的哭天喊地,甚至想不開,整日躲在自己的象牙塔裡,等待死亡來臨的那一天;有人則是看得更開、想得更遠,積極做治療,出國旅遊,完成未完成的夢想,反而活得更美好更精彩。事情的好壞,是自己心中的解釋,如果我們的心態轉變,即使遇到很悲哀的事,也能把它變成幸運和令人歡喜的事。
人的心情是隨著內心的感受而表現出來的,要是每件壞事我們都往好處想呢?那麼許多令人煩雜的事物將會開朗許多吧!其實遇到令人煩惱的事情不需要一直執著,換個想法換個角度想一切將會有所改變的,如果想要別人尊重你,就應該從尊重別人開始,每一種關係都是雙向的,自己希望得到怎樣的對待,就先那樣對待別人,作者有一個觀念是我要牢牢記住的,人必須學習「先他後我」,不論你想得到什麼,首先要聚焦在他人,而不是只想到自己。自己不喜歡的事,就不要對別人做,自己不喜歡聽的話,就不要對別人說,「己所欲,施於人。」用你希望別人對待你的方式對待人,去做你希望別人為你做的事,讓別人的快樂成為自己的快樂,將心比心會讓自己活得更精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