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偶爾會上些網站,吸收最新的流行資訊,哪個品牌推出了新的香水、今年春夏的流行趨勢、歐美明星的穿搭……等等,這些資訊對我來說是不可或缺的。原本只是看一看打發時間,後來則成為生活中重要的參考資料。第一次聽到草間彌生這個名字,是因為得知路易˙威登找上她聯名合作,推出許多圓點的作品。當時,我喜歡上了圓點,又對草間彌生這名字感到相當的有興趣,於是變得想知道她的一切。就連到圖書館借書也是匆匆忙忙的,當手心確實觸碰到她的自傳,心中的悸動難以言喻。書皮很完美,排版在閱讀上也沒有困難,書中相片使讀者更加認識草間彌生。
草間彌生是位很有魅力,自我風格很強的藝術家。我愛極了自我風格。首先,令人印象深刻的段落太多了,它們在我腦中交錯,幾乎忘了先後順序。成名的背後,必定有辛酸事。草間彌生曾跌落貧窮的谷底,也曾在魚店的垃圾桶撿過魚頭,配些別人丟掉的高麗菜葉煮成湯。這讓我想起某位知名作家兼藝術家也曾翻過垃圾桶。我認為,為了生存,這種求生方式是無可避免的,有人覺得噁心也沒辦法,要是她當初就這麼餓死在紐約,我敢說對世界將會是一大損失。她曾用藝術表現反戰行動和性解放,尤其在性解放上,草間彌生曾因此帶動了一股風潮。她直接的言論影響了我,她有種奇特的魅力讓我拜倒。
「戰爭和性解放,你會選哪一種?」不用多想,一定是性解放。她從小被灌輸錯誤的性觀念,導致她在年輕時對性的觀念與常人不同。她害怕性行為和男人的生殖器,但她曾瘋狂地用土做著男人的生殖器,用這方式對抗她的恐懼,這種對抗恐懼的方式,她稱這為「心因藝術」。其實在日常生活中,關於課業上的挫折一直是我想逃避讀書的原因,曾經我認為上學這檔事像是在逼自己去做沒興趣的事情。草間彌生不同,她將她想逃避的,害怕的東西具體化地表達了出來,並且創造了一門藝術。所以她曾短時間內做出男人的生殖器,病態的反覆。她還有另一項廣為人知的創作,將背景和人體圖上同樣的圓點,將自己融入其中,這就是「自我消融」。
這是不是有點像徜徉在大自然,妄想與大自然合為一體的感覺?或是只想軀身在角落的逃避心理?在美國,她獲得許多好評,得過的獎項和被收藏的好幾件作品都可作為證明。但在她的祖國,完全是用相反的角度看待她的人和她的藝術。批評她為國恥,新聞媒體甚至家人將她罵得狗血淋頭時,她也是為了藝術繼續走著她的路。倘若換成是我,或許已因受到不小的打擊而一蹶不振了吧。同時也讓我認知到,當所有人都背棄你的時候,堅持下去這件事是多麼的重要,多麼需要勇氣?沒有人知道自己的未來如何,草間彌生當初要是被抨擊得喘不過氣,精神承受不住,就沒有現在知名的圓點藝術了?又豈不是藝術界的一大損失呢!
已故的喬瑟夫˙科奈爾是她的瘋狂追求者,關於他的事也著墨得比較多。另一位已故的女士歐姬芙,則是影響她最大的人。我在想,在我達成改變世界的夢想前,是否會遇到像歐姬芙一樣的貴人?達成夢想後,是否會遇到像喬瑟夫˙科奈爾一樣令人印象深刻的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