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名稱: 私立樹德家商 二年級 3 優等
作  者: 楊璨榕 
參賽標題: 爸爸,我們去哪裡?
書籍ISBN: 9789866745812
中文書名: 爸爸,我們去哪裡?
原文書名:  
書籍作者: 尚路易.傅尼葉
書籍編譯者: 黃琪雯
出版單位: 寶瓶文化
出版年月: 2009年08月27日
版  次: 初版
一●相關書訊:
        關於尚路易.傅尼葉寫這本書實已經是一位七十一歲的老先生了,有人問過他為何著麼晚才寫這本書,再早個二十年出版也是沒問題的,尚路易說他不想聽見有人喚他「可憐的老先生」但他後來決定用幽默詼諧的手法來寫這本書,因為笑是一種很奇妙的止痛劑。對於一下子擁有兩個殘障兒,尚路易也感到憤怒、愧疚甚至嫉妒別人家健康的孩子,對他來說這兩個孩子只是不同於其他孩子。這是寫給兩個兒子的一封長信,並且告訴他們爸爸很愛他們。
 
二●內容摘錄:
         馬修的球在他的生命裡佔有很重要的位置。他總是把球丟向沒辦法獨自撿回來的地方,然後走向我們牽起我們的手,帶領我們到球落下的地方替他撿起球,過了五分鐘,又再度重複同樣的事。直到馬修十五歲,他又落下他的球,只是這回他把球丟的太遠了,遠到我們無法在幫他撿回來......

         托馬會畫很多抽象畫,卻總是問「爸爸,我們去哪裡?」。托馬第一次接觸海水,那驚恐的表情,我一輩子也忘不了。有一天,托馬找到了方法離開大海。他裝出痛苦的表情,喊著:「便便!」我急忙抱他上岸,但我很快就知道那不是真的,這實在太令我感動了,原來托馬不是傻瓜。他會說謊!
 
三●我的觀點:
        尚路易•傅尼葉,在法國文壇及電視圈擁有極高的地位,然而在意身光環的背後,隱藏的是他多年來避而不談的兩個殘障兒。遲了這麼久,他決定送給他的孩子這本書,用以表達他的歉意,及永遠未說出口的愛。

        當父母得知自己的孩子是殘障兒的反應多半是氣憤、悲傷甚至怨恨老天對他們不好,雖然也有父母認為這是上帝給他們特別的禮物,然而要照顧這樣的孩子是需要極大的耐心、聖母般的慈愛,還得面對巨大的心裡壓力。而尚路易卻得到兩個殘障兒,即使悲傷,在書中也看不到任何哀怨,他用幽默的口吻訴說自己的經歷,甚至輕鬆開起兒子的玩笑。這不禁讓我思考,換做是我遇到這種事,有辦法如此樂觀面對嗎?

        書的一開始尚路易提到他也曾想送馬修和托馬像《丁丁歷險記》這類的書,但他們根本不會閱讀,也永遠不必閱讀,到了最後,他們的禮物依然是機木和小汽車。而他也對兩個孩子感到抱歉,「對不起把你們生壞了」尚路易這麼說。對於重度殘障的孩子,總會想是不是他走了之後會比較好,但回過頭想若他真的就這樣離開了,要你思念他,腦海裡還記得住他的模樣嗎?十五歲就離開的馬修真的太可憐了,不是指死亡這件事,而是他這輩子過的太沒意思、太無去了。

        即使整本書完全沒有一句「兒子我愛你」但仍讀出他及深的愛刻印在每一個文字裡。種種的情緒和情感寄託在一行行最簡單也最深刻的文字中。他的頹廢、愧疚與悲憤,都是因為愛;他的冷漠、嘲諷與獨特到令人瞠目結舌的幽默,也是因為愛。叫人怎麼能不為此動容,感受不到一位父親對兩個兒子生命致熱的溫度!一個整天指會發出噗噗聲的馬修,一個愛畫畫卻老是問爸爸我們去哪裡的托馬,尚路易要和他們一起面對無解的人生困境,這無非需要相當大的勇氣,而這勇氣也許就是馬修和托馬帶給尚路易的,畢竟每一個孩子都是父母最沉重也是最甜蜜的負擔。或許在奉獻無私的愛當中會有一些怨懟、不耐煩,會想乾脆出一場車禍在也不必醒來,但是尙路易選擇用幽默來忘記自己的不幸,繼續走下去。

        讀這本書時,讓我又哭又笑的,因為那無奈的情感、偉大的父愛深深觸動我的心,因為那幽默的口吻、令人傻眼的行事風格又使我噗哧一笑。他提醒了我們這些所謂性運的人要懂得珍惜,比起來我們所擁有的可多了。面臨困境,該面對或是逃避全是自己的選擇。每一個選擇都會造就不一樣的結果,但不管結果如何,我們想受的是過程,從過程中學習、進步。不論有多麼堅辛,道路多麼崎嶇,學著不怕痛、不怕醜,跌倒了也要豪邁的爬起來,自己選擇的路跪著也要走完。

        把巨大的痛苦轉換成獨特的幽默,誰說傷心一定要流淚,哭天喊地的博取同情?以樂觀的態度來面對,豈不讓人對你多一份尊敬,明白你是個勇敢的鐵金剛。這本書教我們如何通過傷痛窺見另一個嶄新的世界。
 
四●討論議題:
如果今天是我自己得知自己的孩子是殘障兒,有辦法樂觀面對嗎?能夠勇敢的向大家訴說自己的孩子和別的孩子不一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