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名稱: 私立樹德家商 三年級 2 特優
作  者: 劉瑞婷 
參賽標題: 媽媽和生命的意義
書籍ISBN: 9789576937880
中文書名: 媽媽和生命的意義
原文書名: Momma and the Meaning of Life
書籍作者: Irvin D.Yalom
書籍編譯者: 張美惠
出版單位: 張老師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年月: 2012年5月
版  次: 初版
一●相關書訊:
  為什麼到了人生的盡頭,還會問:「我表現得怎樣?媽媽。」難道─我這一生的作為都是以這個可悲的女人當做主要的觀眾?我一輩子都在拼命追求自由和成長,難道我根本沒有逃脫我的過去和我的母親?        
 
二●內容摘錄:
  死亡是中立事件,只是我們學會塗上恐懼的色彩。(p.23)

  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p.36)

  妥協不會單獨存在,它會滋生,沒多久你便會失去最寶貴的信念。(p.56)

  對死亡的察覺力一直幫助我過得更有生命力,幫助我輕忽瑣碎的事,珍惜真正可貴的事。(p.127)

  如果有一個方法能讓生命更光明,首先必須張大眼睛看清楚最黑暗的一面。(p.139)

  面對將臨得死亡能促使一個人變得更有智慧,培養出生命嶄新得深度。(p.150)
  死亡存在之處我已不在;我存在之處死亡不存在。(p.288)
 
三●我的觀點:
  你和你母親的感情好嗎?作者和他的母親就不好,作者覺得母親讓他感到窒息,這是真的嗎?我不知道,因為我愛我母親,我不能明白這種感受。文中作者的母親死後,他做了一個夢,在夢中他和母親在對話,在對話中作者感到愧疚,因為他從來沒有了解過他母親,這讓我省思了一下,我了解我的母親嗎?我有做過什麼,讓她感到難過的事。我以後一定要好好的愛我母親、孝順母親,不讓自己有機會後悔,在這短暫的人生裡,沒有好好的把握和母親相處日子。

  作者是一位心理治療師,我有考慮過這個職業,但看完這本書後,我覺得心理治療師,不只是傾聽而已,還要陪伴患者走出陰霾。不能主觀,也不能太過於關心患者,因為會讓自己深陷於泥沼中,無可自拔。而這個界限,我自認不能分辨的清楚。而文中作者的一位患者,是他朋友的朋友,他自己也認識。患者是一位即將失去丈夫的女人,她丈夫罹患腦瘤,而她自己是位醫生,清楚且明白的知道,她丈夫的病情,已經無法醫治。在這雙重打擊之下,她找到了作者,希望作者能帶領她,走出深無可測的深淵。前面提到,不能太關心患者,然而當患者是自己的朋友時,能不關心嗎?能不摻雜一些私心嗎?我不知道,也不想知道。而結果是,作者花了五年的時間,陪伴著她走向未來。可想而知,太過於關心患者,帶來的影響。

  文中還有一個讓我印象深刻的章節:與寶拉同行,寶拉是為癌症末期的患者,她和作者共同成立了一個團體,一個瀕臨死亡的團體,他們互相的傾聽,互相的加油打氣,雖然活在世上的時間不多,但卻活得精采。瀕臨死亡的患者,還能為社會貢獻什麼?我想他們可以開導想自殺的人,或是覺得活在世上是沒有意義的人,因為他們離死亡只有一線之隔,和死亡如此接近的人,在說她想活下去時,是多麼的有說服力,是多麼的令人心酸。

  生命的意義,你認為生命的意義是什麼?我認為生命的意義,不過是平平安安地度過每一天,在能力所及的範圍裡幫助別人,開創出自己的一片天,在人海茫茫裡找到未來的另一半。生命不過如此的簡單,卻也如此的困難,生命的長度、深度、寬度,因人而異。有人活的精彩,有人活的頹廢,有人活的隨便,有人活的謹慎,你活得如何?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你覺得呢?我是人生的主宰,是生命的主角,我的未來由我決定。                                                    
 
 
四●討論議題:
你認為生命的意義是什麼?

你如何看待自己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