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名稱: 私立樹德家商 二年級 205 特優
作  者: 周美妤 
參賽標題: 舌尖上凋落的愛情
書籍ISBN: 9789862169254
中文書名: 舌尖上凋落的愛情
原文書名: 舌尖上凋落的愛情
書籍作者: 趙京蘭
書籍編譯者: 薛舟、徐麗紅
出版單位: 天下文化
出版年月: 2012年04月18日
版  次: 初版
一●相關書訊:
我想寫一部讓人讀過之後忍不住流口水的小說。
這段日子讓我體會到不寫東西要比寫東西更艱難。我努力不讓自己對寫作的渴望這道光芒熄滅,只要這道光芒存在於我的內心深處,我體外的部分說不定有一天也會發光。如果文學也有形態,我覺得應該是像地球和太陽,或者月亮和蘋果那樣的圓形。最能有力地抵抗外界壓力,保護內容的形狀仍是球形莫屬。在文學裡,在寫這部小說的日子裡,我置身於世界上最安全的場所。
 
二●內容摘錄:
如果我轉頭,應該能看到他穿過庭院的背影,能看到他溫柔憐惜地抱著弗爾利,低聲說再見的情景。這樣的下午,他映在院子裡猶如大樹的影子,我是多麼喜歡。可是現在,我的情緒太激動,只能無力地坐在鞋上了。按住我肩膀的沉重力量是饑餓,還是無力感,或者是弗爾利,我不知道……是的,現在,走好。即使我擁有一切,只要你離開了,我就無異於失去了全部。再見,不過你在她身邊的時候,也要偶爾想起我才行,因為我要在這裡繼續我的縷縷悲傷。
 
 
三●我的觀點:
如果把戀愛比喻為食物,那麼該寫出以食物為主題的既定理論,還是該寫出以主角為核心的愛情歷程呢?我想,答案應該是兩者皆是。趙京蘭的這本書:《舌尖上凋落的愛情》以一位女廚師的角度,用細膩的文字描寫她的內心世界,用靈活的手法運用各種不同的美食,再延伸至其工作、家人、甚至是人際關係,深深地展現出一位廚師對人與食物的濃烈情感,意象精準多元、寓意深沉複雜,將各種不同的風貌、面相,呈現出令人印象深刻的食物小說。

我現在都還能記得自己在初閱這本書時,當我一看懂這本書的推薦序和書評就深受吸引,拿到書後,我幾乎不眠不休地一口氣讀完了那沒有原因,卻極致魅惑我的美味小說。這本小說充滿濃烈的情感,當我在閱讀其中的文字時,就深深地感受到這一點。雖然食物無法表達自己的情感,但作者卻能善用食物表達主角的各種獨白及其內心的世界,不僅讓愛情就這麼跟美食與欲望融為一體,還將身體的細節一一和各種食物結合,讓食物被賦予了主角的人性。

精準地剖析食物頗有難度,將食物的特質置入人性與故事也是個挑戰。本書中所登場的角色個個性格鮮明,他們出現的場景被作者精準的結合成各種食物,不管是對情感的刻畫,亦或是對做愛的美化,作者寫下她所相信的感官世界,深具感情及感官追逐的筆觸,讓讀者們在閱讀時多了奔馳的想像,透露出主角對食物的濃烈欲望,譜出了撼人心弦的文章。

本書的最後一頁有以下一段獨白:『地上總是充滿生物,所有的一切在出生的瞬間就開始走向死亡,有的繁盛,有的衰落,有的流淌。活著的事物在輪流變換。重要的不是現在要去哪裡,而是正在活動的事實。』身為讀者的我深受這句話感動,作者在本書裡給了我們諸多啟示,『人的全部行為最初都只是夢想,這夢想有時以命運的形式,有時以偶然的形式出現,有時也會如謊言般實現。』我甚至認為,作者也許就是為了要傳達這些需要思考的深理,而出版了這份優秀的作品,進而讓我們發現它、閱讀它、喜愛它及珍藏它。

作者不需要靠長篇大論、艱深難懂的字詞,只以食物的獨特語言,傾訴出主角在孤獨時刻卻無法挽回感情的處境。其中有一段章節令人激賞:『人們都說,即使是最喜歡的人,也不可能每個瞬間都喜歡,可是我在每個瞬間都喜歡我最喜歡的人,每個瞬間都注視著他。我無法承認他的離開。既希望,又不希望,我覺得這就是悲傷。這種感情無法用更合適的語言來表達,也無法用任何食物來表達。關於悲傷,我們都知道這是極端個人的感情。』作者的文筆如爐火純青,每句話都深入我心,讓我想一再探討她話中的含意而停留在那段文字,雖然這是一本食物小說,可是作者從一開始就否定了這種書寫模式,這正是我覺得值得我細心玩味的一點。

除了鄭智媛這個主角以外,小說裡面有個我最喜歡的角色「文珠」,她是個饑餓的人,『愛情和饑餓密不可分,正如水果的種子和胚芽。』,主角的愛情世界就和書中的這段話一樣:和饑餓密不可分。文珠和主角特別的友情讓我感受到她們倆是依附著彼此而互存共生,在解決文珠的食慾時,主角也等同於正在處理自己的感情,文珠之於主角就像食材沒有鹽,很快就會腐爛。

我所希望的主角是不該在開始就跌進了愛情黑洞,因此讓故事的開始在於一個愛情的結束,但這個角色在某些角度過度地超然且優雅,畢竟有誰能夠親眼目睹男友和一個女人赤身裸體的場面,還能說出『那就像一道菜餚裡混合著兩種味道一樣自然』這種話呢?雖然故事愈到後頭愈見主角所做出的駭人情節,但我卻在最後因她同樣受到情感的牽引而感受到她的平易近人及思考模式,我看見了她在故事的開始為摯愛的事物堅持下去,就像小說裡的食物如「松露」一般,很難得到卻仍堅信會更好,儘管在故事的最後她相信了她和韓錫周是兩棵互不相同的樹。

『人們朝著快樂的方向飛奔,但不幸的是,人的構造決定了人總是更容易感受到痛苦,而不是快樂。』這是這本小說裡我認為最有意思的部分,這本小說的敘述和隱喻有著源源不絕的香氣像火花般熾熱地釋放,卻因復仇而在最後唏噓起來。我對李世妍有著無限的悲傷感懷,同時我也為她最後的謝幕方式感觸良多。在現實世界中,三角戀情已成普遍,情殺更是成了見怪不怪的社會案件,但全書除卻了這三角關係後,所著墨的還有主角在「諾娃」的角色,她在廚房中就像軟木塞輕輕浮在水面,而她的愛情也貫以她長久以來的廚師精神,使得荒腔走板的論調與人性的悲哀,在最後都顯露了它們真正的價值所在。

黏稠度越高的的流體,流動會越困難。我認為這本書就像一道濃稠的美食,儘管醬汁不會流動,但一嚥入口中,就會出現美味可口的流暢口感,令人細嚼慢嚥、用心體會。以食物寫成的感官小說,這幾年流行到已成顯學。早在很多年前伊莎貝•阿吉德寫了《春膳》之後,就帶動了這波食物或情欲掛勾的波潮。我也曾看過類似美食小說的香水小說,但是趙京蘭小姐寫的《舌尖上凋落的愛情》卻在感官直覺和故事布局中有著更生動的表現,書中的高潮讓人屏息以待,故事中的轉折點讓人錯愕卻緊緊抓住了讀者的心,這本書充滿了別本書所沒有的力量。

感謝趙京蘭小姐,以及她為我們帶來的美好饗宴,這是一場對美食小說熱情洋溢的禮讚。
 
四●討論議題:
如果可以把孤獨、悲傷和喜悅比做食材,
那麼孤獨就是紫蘇,對腸胃不好,容易使眼神黯淡,精神渙散。
喜悅是番紅花,即使只放少量,也能散發出強烈的味道。
悲傷是凹凸不平的黃瓜, 質地粗糙,不易消化,還會使人發高燒。
那愛情是什麼呢?
那時候,我們真的愛對方,也得到了對方的愛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