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 |
蔡雨珊
|
參賽標題: |
我想遇見妳的人生 |
書籍ISBN: |
9789573268222 |
中文書名: |
我想遇見妳的人生:給女兒愛的書寫 |
原文書名: |
我想遇見妳的人生:給女兒愛的書寫 |
書籍作者: |
楊照 |
書籍編譯者: |
楊照 |
出版單位: |
遠流 |
出版年月: |
2011年08月01日 |
版 次: |
初版 |
一●相關書訊: |
本名李明駿,1963年生,臺灣大學歷史系畢業,美國哈佛大學博士候選人。曾任《明日報》總主筆、遠流出版公司編輯部製作總監、臺北藝術大學兼任講師,楊照擅長將繁複的概念與厚重的知識,化為淺顯易懂的故事,寫作經常旁徵博引,字裡行間洋溢人文精神,並流露其文學情懷。這是楊照第一次以父親角色,寫給女兒的筆記,情感濃郁,既生活化又具有深刻思維。
|
|
|
二●內容摘錄: |
最寬廣的一條路,就是學習如何放開自己的感受。(P.40)
畢竟,我們都猜不盡生命的潛能與變化,不是嗎?(P.88)
最重要的分數,不是評審給的,而是你騙不了自己在內心喜歡或不喜歡的程度,董的聆聽自己的標準,誠實為自己打分數,才是最要緊的阿!(P.103)
你生命的一部分,自己來不及記憶的部分,可以保留在我這裡,不會消失,不會遺落。(P,123)
感染我們不一定能理解的快樂,是我認為愛一個人最大的收穫。(p.167)
|
|
|
三●我的觀點: |
他,每天六點起床,幫女兒準備新鮮的午餐便當,
陪女兒練琴、說音樂裡的故事與靈魂每晚女兒睡前,伴著講悄悄話兒,
和女兒擁有媽媽不知道的秘密……
這樣深情的楊照,唯此書有,只因「遇見」眉眼晶亮的女兒,在一頁頁寫下期許的筆記裡,呵護伴引她時時刻刻的人生。音樂、生活、閱讀、壯遊裡的大小事,訴說著熱情、包容、自尊、夢想的寬闊景致,點滴絮語,情懷足跡,教養無處不在。而你我,也能從柔韌至情的文字中,細細咀嚼伴隨孩子成長的處世信念與美好價值。「我最不願把妳關在有限的空間中。我希望妳活在有很多窗戶的環境裡,讓妳習慣感受到外面世界,自然的或人文的,那麼廣闊,那麼引人好奇。」對於孩子的種種,楊照有著如此深切的期待。這不僅是一位父親寫給十二歲女兒的「情書」,也是寫給所有成長中青少年的人生啟蒙書!
常聽說[女兒是爸爸上輩子的情人],也常聽到老婆說不動的事情,女兒一開金口,老爸就臣服,,只是現今的社會,常常父親為了忙於事業,總是早出晚歸,於是孩子的成長過程,總是在轉眼間,錯失了許多的親情,從嗷嗷待哺的嬰兒,由爬到站起來搖搖晃晃學走路,進入幼稚園到小學,這是最可愛的時期,國高中有課業壓力,青春期的叛逆,大學除了學業,又多了男女交往情事,這一路走來,或許平順,卻也會跌跌撞撞,摔跤了,父母心疼,卻也要忍下心,磨練子女自己站起來,人生的路途中,只能陪伴關懷,給予叮嚀鼓勵,還是要讓孩子做決定,自己要擔當負責,一個孩子的成長,是需要細心呵護和關懷的,父母的態度也會影響孩子的個性,與習慣,當然每個人的個性大不同,這過程中,成長的不只是孩子,其實父母也隨著孩子的問題,與各種難關,也沉浸於成長中,心思細膩自我思緒的邏輯,因為不熟悉所以吸引,文學是楊照和這個世界溝通的媒介,音樂是他和女兒互動的共同語言,疼愛女兒,希望陪伴她度過愉悅的童年時光,閱讀後可以瞭解作者如何用心栽培女兒,讓她學鋼琴,能用心聆聽世界美好的聲音,這將是跟著他一輩子最美好的資產,楊照也常帶著寶貝女兒出國旅遊,希望可以提升她的視野,讓她了解天地壯闊,讓他到不同的地方體會不同的世界風味認識不同國家的風俗民情,在書中雖然也有說道理的成分,也有想希望女兒乖乖聽話的言語但是我們可以看到內容盡是充滿父親對女兒的呵護與疼愛與愛的教育,並不是用威權高壓方式來教導孩子,而是同理這個年紀的孩子,透過父親娓娓道來,讓女兒學習許多做人處事之道理。藉由談天說地與書信傳遞許多價值觀給女兒,使孩子能夠成為一個誠實正直的人,因此,每一位家長都應該花多一點時間與孩子溝通,因為父母就是孩子的典範,透過溝通可以讓孩子瞭解父母親的想法,也能讓兒女通曉為人處世的道理,這些必須仰賴家庭教育,另外,父母必須要給予孩子良好的身教,自己要達到有品生活,不是「說一套、做一套」,才能讓孩子願意遵守這套價值體系,否則孩子僅是在家長面前裝模作樣罷了!是不會將品德教育內化自己心中,也不願從事有品德的行為的。
|
|
|
四●討論議題: |
因為祝福結婚一定會幸福,所以絕對不哭嗎?難,矯情。哭,是自然的流露,像濕氣夠了,天自然會下雨。哭,是必然,光想到深愛的身影將成幻影,只能想望不能觸及,能不哭嗎?哭,就哭吧,嫁女兒的男人不哭才怪。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