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這本書讓我可以更深入瞭解民眾對媽祖的信仰的歷史及內涵,同時可作為參與各地媽祖慶典活動及欣賞媽祖廟建築藝術的指南工具書。其次,我認為台灣媽祖廟的發展過程如一部寺廟建築史,從小巧至宏偉,從簡潔到華麗,從樸素到多彩,同時見證了台灣移民社會之發展與落地生根本土化的史實。其實從先民離鄉渡海的心靈寄託,到今日最普及的民間信仰神明,台灣媽祖廟信仰所匯聚的強大能量,盡現在全台各地無比精美的媽祖廟裡。
在台灣的民間信仰中,奉祀最普遍的神祇是媽祖與觀音菩薩。台灣有一句俚諺:「家家觀世音、戶戶媽祖婆。」台灣的媽祖廟,多數皆供奉有觀音菩薩,以符合民眾的需求,可是現在信仰有包容的特質,在佛寺中供奉媽祖,使得一般民眾常誤認媽祖是屬於佛教的神祇。事實上,媽祖屬於道教,而是民間信仰,其祭祀的範圍以沿海區域為主,福建和台灣是靠海,捕魚業發達,故對媽祖的虔誠及祈求福祐的信仰較為興盛。
還有每年台灣遶境天數最多,徒步進香範圍最廣的大甲鎮瀾宮,一出巡,全程八天七夜的遶境進香團活動,是台灣民間宗教的盛事。它由廟方擲筊決定進香日期,並選出頭香、貳香、參香、贊香等,分別有祈安典禮、上轎典禮、起駕典禮、駐駕典禮、祈福禮、祝壽典禮、回駕典禮和安座典禮,全程以古禮祭祀;而在民國八十八年起,台中縣政府將它結合地方特色而成吸引觀光客的文化之旅,舉辦「大甲媽祖文化節」,帶動大甲媽祖進香活動的高潮。這種結合信仰、文化、觀光、產業的資源活動,使繞境進香活動成為台灣宗教的盛事。
台灣是個宗教極自由的國度。從早期庇護討海漁民的媽祖到任何大小神明,廟裡隨時可見香客絡繹不絕、香火鼎盛。他是民眾心靈的依歸,做事與生活才踏實安穩而有向上的動力。而且讓我彷彿看到一群媽祖信徒們默默的為著媽祖服務和奉獻,那種知足、感恩、惜緣的她(他)們在人生的軌道中甘願為媽祖付出,在歲月的生命化身為媽祖婆的腳力,以謙卑的態度感受慈悲的力量,以堅強的毅力體驗人身的無常和喜悅,親近媽祖感受慈悲與願力,讓我非常的感動,因為你我可能因媽祖之緣而牽起這條線,不管任何阻險,只要團結一心,媽祖子民沒有達不成的任務和事情。
我曾經親自至媽祖廟做參拜巡禮,那雕樑畫棟及雙龍蟠柱、山楶藻梲、屋簷下的牆壁上的壁畫,其石雕及木刻工匠的巧思、細緻的雕工,唯妙唯肖,加上彩繪之後就更生動了。其次,神像看起來莊嚴慈悲,我不禁雙手合十默禱,祈求新的一年全家平安順利,我學業進步。這本書的內容真的非常棒,所以如果對媽祖廟有興趣的人,我堆薦這本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