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帶給的啟示是人間無常變化極大,有歡樂的、悲傷難過的事情,重要的是要懂得惜緣,不要等到緣份不在,親愛的人離開身邊再來感嘆已無計可施。
許多事情我們往往意想不到,離開人世也不是只有老人,還有一些因為災害而死亡的年輕者,很多時候應活在當下,不要認為時間還很多,也不要認為等忙完再說、再做,愛要及時,付出更要及時,即使只是小小的寒暄問候和陪伴,等到時機不在了再來後悔,千金是難買早知道的。
每一個人內心深處都有揮之不去的深刻記憶,我也不例外!作者把他記憶中的喜怒哀樂用心、用筆寫出來,每一個人的內心深處都是一段段的回憶和故事,「一個人,一個世代的生命都是如此,我想,一個城市的生命也一樣。」這是作者文中的幾句,道盡了心情。
由於作者喜歡小動物,他特別提到動物跟我們人一樣的是有感情的,雖然不像我們人會說話,可是牠們會用肢體來表達語言或是意思,還有相處久了甚至我們說甚麼都聽的懂。我家也有養狗,對於這種說法我也有同感,一開始我有點怕,等後來摸牠跟牠玩之後,慢慢產生感情,現在牠每天都會等我放學,甚至會叫我起床。
席慕蓉說她自己喜歡把人分成兩種:愛貓的和不愛貓的。她覺得愛貓的人至少有以下幾種優點:
(一)願意付出愛,並且不企盼對方同等的回報。
(二)不求別人奉承阿諛,就像他養貓的時候,也不要求貓一定要來示好。
(三)度量很大,給他身旁的人充分的自由,就像他放任他所愛的貓一樣。
但我愛貓,卻覺得我不像她所說一樣的完美,但我的確常默默為身邊的付出不求回報,且我也不認同一定要得到回報才肯努力的態度!很多事都是自己歡喜做甘願受的,不計較可以讓自己更開心!
作者說他自己有童心未泯的一面,也認為每個大人心裡住個一個小孩,在我的心中,現在的我不是大人,也不是小孩,是有自己責任要顧卻有些責任可以推卸的半大人小孩,有些期望長大,卻害怕扛責任,我想我是個矛盾的人吧。
作者喜歡園藝,卻不喜歡改良過後的花朵,她喜歡植物天生的模樣,認為不需要再賦與它多餘的東西,如果給它多餘的東西反而無法顯原來的美、原先的樣貌。這不就像是現代人嗎?整形手術的進步把所有的美都制式化了,越來越多的美女都是後天手術造成,看起來也越來越像,甚至有人整上了癮,連「人中」這個部位都不放過,非要來個「徹底翻新」,我認為不但不真實,也沒有個人特色,我自己絕對不會把非自然的東西放在我自己臉上的。總而言之,這本書讀來像是隨筆,很唯美、很放鬆,在夏日午後一邊喝下午茶一邊讀它是樂事一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