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封面底頁的那兩段大意,使我好奇了。好奇會是個什麼樣的故事?好奇寫下這故事的,會是個什麼樣的人?所以我買下這本書,一窺究竟。
五歲,那該是一個快快樂樂、天真無邪、沒有煩惱的時候,而書中的小男孩波登卻因為被誤解,被關在禁閉室裡,即使我沒進去過禁閉室,但光聽名字就讓人毛骨悚然起雞皮疙瘩,難以想像一個五歲小孩,在一個只有四面牆的禁閉室裡,沒有家人、沒有朋友、沒有心愛的玩具,不能看喜歡的卡通、不能跟最要好的朋友玩、不能跟親愛的爸媽撒嬌,這些都是在禁閉室裡無法做的。每天只能用波登撿來的筆,在那冷冰冰的牆,寫下他所看到的所聽到的,也讓我們了解,一個不被理解的孤獨心靈,是如何在這個與他格格不入的世界裡生存。
看完這本書後,我上網查了自閉症的治療方式,發現其實自閉症有許多的治療方式,但絕對不是像書中的波登這樣被當成神經病的病人一樣關在禁閉室裡。例如:行為心理治療─
一 盡量讓自閉症兒童能明白對他的要求,讓他對環境產生興趣,覺得參予有意義。二
教他學習正常行為去代替異常行為。三
盡量用鼓勵的方法。以上種種的治療方法,沒有任何一個是需要被關在什麼都沒有的禁閉室裡,反而是要多出去走走看看。
波登的單純與大人複雜的世界成了強烈反比,大人往往都用自己所認為的思考模式來對待小孩,往往都認為自己的想法一定是對的,一定對小孩是好的,而去忽略了小孩真正的想法,也不願意去傾聽、去理解小孩真正的想法。在沒有人願意傾聽、願意理解的時候,小孩只好用他自己的方式來和大人反抗,但在大人眼中只是覺得無理取鬧,更嚴重的,就是像波登那樣被認為是神經病送進去治療,如果波登的家人願意傾聽、願意理解,或許波登也不會變成這樣了對吧?
其實大人們都忘了,自己也曾經是一個天真單純的小孩。因為歲月的流逝、因為現實生活中的現實,都忘了小時候那天真無邪的笑容、都忘了小時候那單純快樂的心,看完這本書後,很是心疼,替波登的處境感到心疼,替波登那單純的心而不被理解感到心疼,也更要為此警惕自己,當我們身處在如此複雜的世界也千萬不要忘記自己最初的初衷,更要為此警惕自己,以後對待自己的小孩,不要只是一昧的用自己的想法去對待他,多多傾聽他的想法、多多理解他的想法,用溝通代替爭執、用關懷代替責備,對待他人有很多方法,只要用對方法,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待每一件事,每個角度都會產生不同的答案,從每個答案找出最好的答案來解決,這樣是不是比用同一種解決方式來的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