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名稱: 私立樹德家商 一年級 105 甲等
作  者: 錢冠良 
參賽標題: 老人與海
書籍ISBN: 9787532751167
中文書名: 老人與海
原文書名: 老人與海
書籍作者: 海明威
書籍編譯者: 海明威
出版單位: 上海譯文出版社
出版年月: 2010年08月01日
版  次: 三版
一●相關書訊:
這部小說是根據一位元古巴漁夫的真實經歷創作的,以攝像機般的寫實手法記錄了桑提阿果老人捕魚的全過程。
作者簡介
海明威(1899 - 1961),美國小說家。生於鄉村醫生家庭,從小喜歡釣魚、打獵、音樂和繪畫,曾作為紅十字會車隊司機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長期擔任駐歐記者,並曾以記者身份參加第二次世界大戰和西班牙內戰。晚年患多種疾病,精神十分抑鬱,經多次醫療無效,終用獵槍自殺。
 
二●內容摘錄:
他太單純了,從來都不去懷疑自已是什麼時候變得這麼謙卑。可是他知道自已早就學會了謙卑,也知道謙卑並不丟臉,不會損害到真正的自尊。(p31)
可是人並不是註定要失敗的,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被打敗。(p109)
運氣出現的形式有很多種,不管是什麼形式,我都願意買一些,而且不討價還價。(p121)
 
三●我的觀點:
  在老人與海一書裡,所寫的是一個老人在年輕時是一個小村莊裡的捕魚高手,那時他的捕魚技術可說無人能比,但近花甲之年時,老伴死去,又隨著時間的增長,老人捕魚的技術已大不如從前了。
  在那靠海的小村莊裡,主要的經濟和食都是靠海維持的,所以那裡的父母親只要小孩到了10歲左右時,就會把他們送到有名望的漁船上學習捕魚的技術,等到長大成人之後,有良好的捕魚技術,才能賺大錢。
  有一天有一個小孩,看到那個老人捕了好久的魚卻什麼收穫也沒有,那時那個老人對那個小孩說:「雖然十天我只捕到三條魚,但我相信有一天會補到大魚,你等著看吧。」
  那時那個小孩就深深相信那個老人總有一天會捕到大魚的,經過了二、三天後小孩就跟著老人一起學習捕魚了。
  某一天老人在汪洋之中遇到一隻大魚,他把其他的魚線剪斷,與這隻大魚搏鬥。經過了一番翻雲復雨之後,終於捕到了大魚,但大魚所流的血引來一些鯊魚,而這些又兇又猛鯊魚想吃掉這條充滿血腥味的大魚,無力的老人不斷地抵抗掙扎努力地想殺死這些不請自來的不速之客,雖然他一個人無法與所有的鯊魚抗衡但他仍然十分努力善用週遭的所有武器,到了最後雖然大魚幾乎都被鯊魚吃完了但也成功趕走了鯊魚,魚的殘骸顯示出這場奮鬥過程是多麼辛苦多麼的困難即使如此老人終究是勝利了
  看完這本書後,給予了我許多的啟示,人可以失敗,但不可以被擊敗,外在的肉體可以接受折磨,但在的意志卻是神聖不可侵犯的,這或許是本書一再強調的論點,從作者的經歷我們可以了解,他受過戰火的一再洗禮,加上十歲就研讀達爾文的進化論,〝弱肉強食〞的概念一受影響著他的思考,〝勇敢〞這兩個字貫穿本書的主題。〝每天都是新的一天,運氣好當然最好,但是我寧可做最好的準備,那麼當運氣來時,我已做好準備迎接它〞,這是書中的一段,描述老人剛出海時的情景,由此可見海明威所倡導的勇敢,不是匹夫之勇,而是有智慧有方法的勇敢,所以當我們嫉妒別人運氣好時我們也應該門心自問,〝我已準備好了嗎?〞長遠的成功必須根植於事先充份的準備與合理踏實的過程。

人生中有很多事情往往過程比結果更重要,所以做的時候不必一直去想結果,因為結果不會是想出來的,是做出來的。過程可以自己掌控,結果常常制於人,但讓您刻骨銘心的也常常是過程不是結果,雖然老人最後拖回的是骨頭,但是他仍然個好覺,並再度夢到那隻在海灘上散步的獅子,表示這樣的結果,並沒響到他始終以強者自居的期許。所以當你面對困境時,能要勇往直前,這樣勝利才能離你不遠。
 
四●討論議題:
如果你是老人,看著大魚都快被吃光了,你還會繼續與鯊魚們搏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