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名稱: 私立樹德家商 三年級 309 甲等
作  者: 黃冠華 
參賽標題: 愛是一種美麗的疼痛
書籍ISBN:  
中文書名: 愛是一種美麗的疼痛
原文書名: 愛是一種美麗的疼痛
書籍作者: 劉墉
書籍編譯者:  
出版單位: 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年月: 2009年8月6日
版  次: 六版
一●相關書訊:
劉墉的作品總是很平易近人,常以自己的親身經歷或是與妻子、兒女們相處時的種種,來寫出自己的想法與感觸,所以常會讓讀者有深刻的印象,文字樸實,在字裡行間,字字句句都深深的表達了最真的情感。他是一個認真生活的人,有著一顆摯熱及愛人的心。劉墉的創作原則是:「在感動別人之前,先感動自己。」所以在閱讀劉墉的作品時,都會讓人感動莫名,心有戚戚焉的感覺,細膩的筆鋒寫出人間至愛,讓人看了趣味無窮,引發更多的省思。
 
二●內容摘錄:
1. 疼愛!疼愛!因為傷的心疼,所以愛的銘心 -P11
2. 反倒是那「該罰未罰」的寬宥,常會像是種子,留在他心中,生出根,長出葉,萌發成長,有一天結出善良的果實 - P27
3. 男人是耗子,女人是簍子。男人是抽象,女人是寫實 - P102
4. 因為離鄉,所以背景,因為獨立,所以分家。思念故鄉,如同思念父母的懷抱,總在甜蜜裡有著辛酸,總在依戀裡有著叛逆 -P125
5. 只有那懂得守一爐愛火的人,知道越是殘火,越要常常聚攏;越是離水的魚,越要相濡以沫 - P189
 
 
三●我的觀點:
「愛是一種美麗的疼痛」這本書是作者劉墉,從一九九一年開始寫「深情系列」後的最終一本。16年中,隨著人、事、物的變遷,尤其是看著女兒的成長,讓他對愛有了更深的體認,從自己的最愛想到別人的最愛,因自己的幸福想到別人的悲苦,他說:「我們不能因為行善而說善有善報,指望上天立刻給好報。而應該講,上天已經厚待我們,要我們去與別人分享」。書中也寫道「生產有痛,成長有痛,別離有痛,傷病有痛,經過一個又一個的疼痛,我們還得面對人生最大的痛—在至愛的哭喊與自己無奈的悲痛中,離開這個世界。只是,如果一生中每個疼痛帶來的是生的快樂,愛的愉悅,重逢的欣喜與康復的歡暢,那死的疼痛,會不會指向另一段,另一世更美好的人生?」此段深遠含義的話,可說是作者為此書,做了一個最佳的註解。
作者總是以細緻敏銳的角度去觀察自己生活週遭所遇到的點點滴滴,再以一則一則的小故事,描寫出來,人生中有的親子之愛,夫婦之情,朋友之誼,乃自於對世界的宏觀,都一 一呈現在書中,既真誠又發人深省。一篇「心痛的感覺」章節中「女兒的親親」,作者寫到「當女兒年紀還小時,對他總是又親又抱,誰在場都不介意,沒幾年女兒長大了,害羞了,連蜻蜓點水也沒有了。有一天,女兒在車上靠在自己的肩膀上睡著了,醒來時,卻在臉頰上親了一下,那一親,讓作者一輩子也忘不了。」孩子還小時,總是很黏父母,那小小的動作,在父母眼裡,都是覺得貼心又可愛的,但當孩子漸漸長大,獨立了,開始有自己的想法,表達愛的方法也變得不一樣了。另一則「窮媽媽的寵愛」,作者小時候,被媽媽叫到鄰家討債,那家人,先生酗酒,太太卻整天辛苦工作賺錢,但還是還不了債,雖然如此,當時作者卻看到他的女兒一樣開心吃著糖果零食,數年過後,當作者自己有了小孩,才慢慢體悟到「每個爸爸媽媽都是愛自己小孩的,即使自己沒得吃,沒得穿,也不忍孩子受苦受罪,總會想盡一切辦法給孩子所有的,真是天下父母心啊!
另一章「偷偷死去的父母」篇中寫道,作者在紐約有一個學生,因父親病危,因此趕忙回到台灣,老父親的病情因兒子的到來而好轉了,之後兒子也才放心的回紐約,過了幾天,再次接到父親病危的電話,於是又急忙的放下工作,趕回去,才到台北,父親的病情又好轉了,臨別時,父親抱歉的對他說「對不起,沒能及時的死掉!」過了不久,老先生病死了,但卻沒有通知在紐約工作的兒子,學生後來對作者說,是爸爸交代的遺言,為了不要讓他如此的來回奔波。父親的摯愛真是讓人感動,父母對子女的愛,真的是無微不至,想想身為子女的我們是不是也該時時多付出關愛,不要傷了與自己最親密又最疼愛我們的父母。「愛他!少罵他」記敘著,作者在高中時很不用功,但母親從不責罵他,看到他的文章時也總是誇讚他說:「寫得真棒!」,知道兒子喜歡畫畫,還鼓勵他:「不上大學,開個畫室也很好啊。」所以作者常笑說:「我沒有叛逆期,只怪我媽不罵我,我沒得叛哪!」孩子是父母的寶,多關懷,多付出,多稱讚,讓孩子從心中感受,有良心的孩子,總會體會出父母的一番苦心的。
作者從小就愛畫畫,並得過許多獎座,所繪製的作品還被世界各國博物館收藏著,我們在他的每本著作中都可以看到他許許多多的繪畫作品,看他的書,除了有雋永的文章,更可欣賞到栩栩如生、賞心悅目的圖畫,真是一舉數得。所以劉墉的書作,可說是圖文並茂、值得一看的書。
 
 
四●討論議題:
問:在「偷偷死去的父母」章節中,老先生因為不想讓兒子再趕回來,所以選擇不通知兒子,這樣的作法好嗎?
答:雖然父親是因為體諒兒子在紐約工作繁忙,還要趕回台灣,所以沒有通知死訊,但對兒子來說,不能夠見到老父最後一面,不能為父親送終,也許會造成他終生的遺憾和愧疚也說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