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是以短篇的形式下去編排的,其中有分成幾個大標題,比較讓我有感觸的是「操勞一世的阿嬤」,其中有一篇的阿嬤說的是「另一個阿嬤」的故事,這位「另一個阿嬤」筆者以「她」來稱呼,筆者寫說若他還在世的話應該已有一百歲了。她有六個兒子,女兒有好幾位,在那種時代是算的上「好命」的女人,但是命好命苦也都是別人相傳,在筆者來看也就這麼過來了。會提到這篇是因為,在文章中這「另一個阿嬤」她的一生在筆者的描述下,使人覺得其實有點像是連戲劇的感覺,一生中老公帶著兒子去了唐山又回來,回來後又生了老六,當地很多人多覺得她真好命,但是在若干年後老公娶了小老婆,又過了幾年老公死了。之後筆者阿嬤遇到了「她」,和他聊了一下,才知道原來那位「另一個阿嬤」和自己的兒子少了聯絡,有的甚至根本就沒再連繫了。在這次的談話後又過了兩年,這位「另一個阿嬤」過世了。筆者的阿嬤總算知道了她的孩子的下落,不過他並沒有很關心。
在筆者的敘述下讓我覺得說在母親年紀並沒有很年長時,是否我們應該把握與她相處的時間及珍惜它呢?在某些時刻,無論是碰到的挫折或是喜悅的感覺時,第一個想分享的就是從小無微不至的照顧我們的媽媽及阿嬤,在我的家中,外婆是位喜歡做菜與人分享的好心阿嬤,從她身上我學到了「助人為快樂之本」。從這篇文章中裡的阿嬤,令我覺得感傷的是,在他年紀漸漸年邁時,卻只有一兩個孩子會關心她、照顧她。在某一篇當中,有寫到了「重男輕女」的問題,在那時的社會中,這個問題是有點嚴重的但是卻又矛盾。從早期的家庭手工業,到今日的加工出口的裝備生產線,就能知道說婦女在社會當中是最廉價的勞動力。
在經歷過日據及國民黨來台的阿嬤們,在我們現在的社會中完全不會看見這種情形,在那個時候的阿嬤們都是奉獻青春,為了經濟默默流汗,但是在當時有誰是覺得他們是辛苦的呢?但是在現在的社會中,女人和男人的平等有漸漸因為法律上的條例慢慢的改善。在這本書中我看到了很多不同阿嬤在求生活的辛苦,不同的時間中都有不同的人為了自己為了家人而努力奮戰,而在他們這些辛苦的女人背後所支持的往往都不是為自己,而是為家人、孩子的幸福健康著想,也因為我看了這一本書我才了解到原來在討生活中的每個人都是有不同的原因。透過書中描述著不同的家庭,每個「阿嬤」遇到的都是同樣的『不平等』,都曾受到性別及殖民的壓迫。但是阿嬤們用自己的韌性撐過了這些艱苦,也才有今天的這本書告訴了我們這些晚輩,以前的女性為了家庭犧牲的不僅僅是歲月還有他們最值錢的體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