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名稱: 私立樹德家商 一年級 1-9 甲等
作  者: 黃聖修 
參賽標題: 無私的奉獻
書籍ISBN: 9789578015265
中文書名: 福爾摩沙紀事:馬偕台灣回憶錄
原文書名: From Far Formosa
書籍作者: 馬偕博士
書籍編譯者: 廖國禎(編)/林晚生(譯)
出版單位: 前衛出版社
出版年月: 2007年04月15日
版  次: 初版
一●相關書訊:
  這是本記錄馬偕懷著異於常人的熱誠,將畢生奉献給台灣的生命故事。

  書中介紹了馬偕來到台灣的過程,期間他對台灣的地理、生態、民族有極細膩的觀察,並且將所觀察的內容,都做成詳盡的記錄,看來十分有趣、吸引人。緊接著敘述馬偕來到台灣各地傳教的歷程,當時候的台灣人在信仰方面有自己的堅持,馬偕用耐心及關心,在生活中滲入民眾的心,進而之傳講基督教的真理,馬偕引進了西方進步的醫術治療了許多病人。
 
 
二●內容摘錄:
  遙遠的福爾摩沙是我所摯愛的地方,在那裡我曾度過最精華的歲月...。P.30

  基督教並不是可以被教導的一套哲學,而是必須活出來的生命。耶穌的宗教有別於其他的中教,在於它是一種道成肉身,由神轉化為人,其力量是一種神聖之位格的力量,他藉由人的接觸來傳揚的。
 
 
三●我的觀點:
  馬偕將他在台灣這段時間的經歷,寫成了這本「福爾摩沙紀事」。裡面記錄了他在台灣傳教、成家立業的過程,以及他對動、植物的觀察,整本書看完後像是一本敘述來台灣的心得,內容相當有趣。馬偕將所觀察的資料整理為知識,舉凡各種植物的生長地區、外觀、種類、用途、發現地點等等都記錄下來,除了幫助當時的台灣人了解生活週遭的美麗事物外,也增加許多我對植物名稱、用途的知識。而馬偕對台灣的族群,其生活習慣、風俗民情及代表文物都有詳細的記載,除此之外馬偕也在書中分享了一些有趣的經驗,例如他遇過一條十分巨大的眼鏡蛇、還有一隻會被猴子欺負的熊等。

  馬偕的傳教方式有兩種,其一是直接向群眾發表演講或是宣道,其二則是透過治療人們的病痛來吸引更多的人認識上帝。馬偕剛開始宣教時,當時的台灣人對自己的信仰十分堅持,故在傳教的過程並不順利,相信基督教的漢人,都會被其他漢人排擠在外或是脅迫,但隨著相信的人愈來愈多,村人們也開始改變對基督徒的態度。馬偕每到一個新的地方傳教時,就會訓練村子裡的優秀人才成為宣教師,其主要的工作是維持教會的運作、宣揚基督教的理念以及醫治村民等等。當地人成為宣教師有許多的優點,例如:傳教時不會因語言不通而溝通不良,也不會有適應氣候的問題,所以馬偕是個懂得因地制宜的聰明傳教士。以前,台灣人在生病的時候,都只能去找道士來解除病痛,不過道士的方法並沒有根據,所以沒能對病人有實際的幫助,道士們的方法只帶來更多身體的痛苦和問題。而馬偕將西方的醫學帶進台灣,拯救相當多的人,讓他們不必受到台灣民俗醫療的摧殘,在書中,馬偕寫到曾經拔過兩萬多顆的牙齒,他的學生也拔下一萬多顆的牙齒,在以前可能要用無效且痛苦的的拔牙方式,例如:用刀口將牙齒直接挖出,或者用老虎鉗直接拔起來,這些方法都會造成大範圍的傷口,因感染而導致死亡,馬偕運用西醫的醫療方式, 治癒了許多人的牙齒痛,造福了人群也因此讓更多的人因認識上帝而成為基督徒。其實馬偕在傳教的路途上,雖然遇到了許多的阻礙和脅迫,不過他都克服了這些困難,他這種不屈不撓的精神很值得我們學習。

  仔細觀察與客觀分析是一件重要的事情,有了正確的想法,很多事情都可以事半功倍。馬偕觀察了漢人的民俗信仰,同時也閱讀相當多有關儒教、道教的書籍,使他在傳教時,能運用書籍中得來的知識,反駁讀書人的看法以及反對者的偏見。馬偕具有多方面的能力,他傳教、醫治生病的人、教書、蓋教堂、建立學校等等,但每個人都有其優缺點,馬偕對其他宗教的包容性很低,是個執著、虔誠的基督徒,馬偕認為基督教才是最好的。其實人最好可以保持中立性,有客觀的想法及觀點,才能在各樣事上做出較正確的決定。馬偕憑著一股對台灣的熱情與堅持傳教的信念,畢生為台灣這塊土地做出奉獻,其影響之深遠,即便是現在的我們仍然感念馬偕的付出。
 
 
四●討論議題:
  馬偕為何如此喜愛台灣這塊土地和台灣的人民呢?反觀自己可以為其他的民族做出如此無私的付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