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名稱: 私立樹德家商 一年級 32 優等
作  者: 徐珮榕 
參賽標題: 同情的必要
書籍ISBN: 9579278911
中文書名: 24個比利
原文書名:  
書籍作者: 丹尼爾.凱斯
書籍編譯者:  
出版單位: 小知堂文化
出版年月: 1994年7月
版  次: 初版
一●相關書訊:
作者雖然不一定是病患,卻可能從病例學上借來創作的泉源。美國丹尼爾.凱斯的小說,揭露了這樣的創作過程。《24個比利》是凱斯以記者的身分所採訪的真實個案,有關多重人格的案例紀錄。「多重人格」雖屬於艱深難懂的專業知識,但是作者以紀實小說的方式撰寫之下,所有過程都有如同裸露的岩片,一層層的被揭開;更在推理趣味的氣氛下緊緊扣住讀者的情緒與目光焦點。這是一則真實故事,更是一本絕無僅有的精彩紀實小說。在作者洗鍊精準的文筆及深入的探討下,藉由本書,我們更有機會一窺「多重人格」的奧秘領域。
 
 
二●內容摘錄:
本書敘述的是一則真實的故事。威廉.密里根是美國史上第一位犯下重罪,結果卻獲判無罪的嫌犯,因為他是一位多重人格分裂者。

一九七七年,在美國俄亥俄州涉及連續強暴和搶劫重罪的威廉.密里根遭到警方逮捕,最後卻獲判無罪。然而他卻對自己所犯下的罪行毫無記憶,因為在他的體內存在有二十四種人格,這些人格不僅在性格上、甚至智商、年齡、國籍、性別也各不相同。(封面)
 
 
三●我的觀點:
有這麼多人格很不可思議,是什麼原因是什麼事情什麼時間點,又是受到什麼外在的刺激?這本書中有描述出其中的好多個為什麼。從打開書本的第一頁就看到令我印象深刻的ㄧ句話:「獻給全世界的受虐兒,尤其是那些還未發現的。」不經讓我驚訝這不是只是ㄧ本寫著一個擁有二十四種人格的書嗎?跟受虐兒有何關係?每個人格,有不同的背景、生活習慣、不同的性別,有被發覺或隱藏在內心深處的,其實每個人都會有多種人格,只是有沒有顯現出來罷了,我是這麼認為。只是因為我們還有個主要人格-理智的存在,所以我們還可以控制可以掌握,不至於失控大亂,但有時人失去了理智,人的性格也有所改變有所差異,當一個人生氣或情緒陷入低潮時,就是精神上病態,每個人都有生氣或情緒陷入低潮的時候。例如,有個好好先生,人人公認修養、脾氣很好的,怎麼對待他、欺負他、甚至羞辱他,他也還是和顏悅色的笑臉迎人,但觸碰到他內心最深處的地雷,竟然他的性格七十二變,破口大罵,青筋爆裂,面紅耳赤,感覺變個人似,不像之前認識的好好先生,但冷靜過後,又恢復一如往常般的他,這就是他把他的理智找回來了。人格分裂大概是缺乏這項吧。

閱讀完這本書之後,覺得自我情緒管理很重要,可以創造出一個人的性格、修養。雖然書中的主角有好幾種人格我都好欣賞、好讚嘆,雖然都曾經有犯下前科,有點不良示範,但僅止於欣賞,我就是我,再怎麼樣也還是我,我只有一個我,不想被其它的我取代,我是可以自主的,擁有理智的人,所以不會輕易的被外在的劇烈改變,而分裂,失去了理智和自我。

雖然我不能體會到人格嚴重分裂的痛苦,但看完書後瞭解了這種的恐懼與不安,與心理的無助,這個社會對精神病人常常是不公平的,他們在社會價值觀上只是形同累贅,極少人認真治療及對待他們,認為把他們關起來、綁起來,看不到他們就是最好的治療方式!這還有人權到可言嗎?有精神上的病症的人,他們通常都有著悲慘的過去,人們非但沒有對他們賦予同情,反而對他們如此狠心,真的很令人感到心寒。我想人格分裂時常不知道自己在哪裡做了什麼事,一睜開眼就要承受一切的罪狀和疑惑,那是如何的痛苦與不安,內心的混亂尚無法解決,外在的壓力又不斷壓迫、追趕著自己,就算他是一個正常的人,也未必有那種能耐去承受那種痛苦。無法去同情、了解、站在多重人格患者的立場為他們設想,而只懂得輕視、唾棄他們的人們是需要被苛責的。

人都需要被了解、被需要,正常人也是更何況有精神障礙的也是人,也是需要關心、關愛、可以被了解,被別人需要,來證明自己的人身價值,我們應該更加的愛護及呵護,讓他們走出陰霾,迎向蔚藍天空,當個可以不受任何人格影響,真正的「我」!

 
 
四●討論議題:
只有一個「我」,但不是「自我」,EQ管理比任何的還來的重要,但要如何管理?才不會被其他的「我」取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