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名稱: 私立樹德家商 一年級 14 優等
作  者: 劉家妤 
參賽標題: 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
書籍ISBN: 9578468512
中文書名: 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
原文書名: Tuesdays with Morrie
書籍作者: Mitch Albom
書籍編譯者: 白裕承
出版單位: 大塊文化
出版年月: 1998年
版  次: 初版
一●相關書訊:
  教授墨瑞罹患了一種簡稱為ALS的重症,又稱路格瑞症。這是一種神經系統的重症,這種病常從腿部開始發作,逐漸向上漫延,它就像蠟燭一樣把你的神經熔化掉,最後你被軟禁在軟趴趴的身軀中,直到你活生生的看著自己慢慢死去。這樣的死亡是最令人承受不了的,一個人從活著走到半死半活著的,做什麼事都要依賴別人,但是墨瑞選擇好好地活著,並沒有選擇因此從這世界退出。<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是墨瑞在最後的日子中和作者米奇談論有關愛、感情、寬恕……等人生課題的一個紀錄。作者米奇在社會中沈浮了16年,擁有了名利,但他直到再度和老教授重逢,才發現自己生命的意義。<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柔軟了他世故冷漠的心,也提供我們一個重新檢視自己生活和價值觀的角度。
 
二●內容摘錄:
1.生命是一連串的來回拉鋸。你想做某件事,但被迫做別的事。某件事傷害到你,而你知道這不應該。你把某件事視為理所當然,但你深知沒有什麼理所當然的事。(p.53)
2.我們的文化讓人無法自知自適。你得要十分堅強,才有辦法拒絕這錯誤的文化。(p.58)
3.生命中最要緊的事,是學著付出愛,以及接受愛(p.69)
4.看著自己的身體慢慢萎縮至死,是很可怕,但這也很可喜,因為我有充分的時間說再見。不是每個人都如此幸運(p.76)
5.你要知道自己會死,並且隨時作好準備,這樣就好得多。這樣你在活著的時候,就可以真正的比較投入。(p.103)
 
三●我的觀點:
  死亡讓每個人都變的平等,不論貧富貴賤,連素昧平生的人都會為彼此的命運掉下眼淚。上天是很公平的,祂給每個人的起點終點都是一樣,對誰都不偏心。差別就在於這中間的過程,你如何去過好你的每一天,每個人都知道自己終有一天會死,但都不把它當一回事,如果你在不久之後即將離開人世,你是否會倍加珍惜身邊的人、事、物?不再去計較一些無關緊要的瑣事,進而實現自己長久以來的夢想,為自己的夢想而去想,到自己想到的地方,做自己想做的事。畢竟所剩時日不多了,如果大家都能這樣子想,那紛爭就會少了點,是非恩怨也慢慢減低,因為這實在沒什麼好計較的!死亡,恐怖嗎?答案並不確定,我能確定的它只會離我們越來越近,而且每個人終究一定會體會它。莫瑞說「每個人都知道自己有一天會死亡,但沒有人把它當真,不然的話,我們就不會這樣。」「我們沒有真正體驗這世界,因為我們在半夢半醒間,做著自以為非做不可的事。」好像在說我,我活在自己認為很快樂的世界裡,心靈快樂,其它什麼事都快樂,但我得很小心地去保護我這快樂的世界。而莫瑞說的「心靈成長」讓我覺得有點深奧,不管是字面上還是實質意義上。好像我們都缺少一點什麼,只注重可以滿足我們的物質東西,而我們都認為者是理所當然。事實上我們都是如此,「學會死亡,才能學會活著」生病對病人或家屬都是悲傷和折磨,換個樂觀點的想法,或許我正在享受這折磨,用享受這兩個字,感覺比較不這麼痛苦了。

  書中提到的另一個主題就是「愛」,這是墨瑞教授所喜的一句話,「不相愛,即如死滅」。愛,可以分為很多種,例如:友愛、父母對子女的關愛、異性間的愛情,或是你不經意流露出來的道德心、同情心,那些都是愛的化身,也是愛的本體,但不論為何種愛情,都是人一生中時時刻刻需要的東西,「生命中最要緊的事,是學著付出愛,以及接受愛。」墨瑞老師認為愛是世上唯一理智的行為。如果沒有它,。我們會沒有勇氣繼續我們人生的旅程;如果沒有它,我們會變得墮落,如一具行屍走肉般;如果沒有它,當我們遇到困難時,我們會不敢繼續試下去,永遠嘗試不到甜美的成功!「愛」對我們而言是多麼的重要和不可獲缺。在莫瑞的對話中,讓我們知道我們不會被遺忘,因為我們曾經和那麼多人有過深刻又親近的交往,不管是友情、親情,愛讓我們見算是死了也算是活著,愛讓你活在人間,每個人愛的方式都不一樣,但愛的成分都是相同的,往往我們在遇到困難時才真正體會到什麼才是最深愛的。愛.,有時候我們太忽略愛的存在,總是以為一句話還有機會去說,總是以為真心的表現出來帶來的是更多的尷尬……總是以為,我們有太多的總是以為,讓我們忘了真正表現出多一份的關心,愛,就是那麼一件事,出乎意料之外的事。
  這書吸引我的地方在於它的課程說明:這門課不需要課本,但涵蓋了許多科目,例如:愛、工作、社區、年老、寬恕、和最後的死亡。沒有畢業典禮,只有一場葬禮。這課沒有評分,但需要一些口試,表達疑問。沒有期中報告,但要寫一篇不短的報告,討論所學到的事。「生命中最要緊的事,是學著付出愛,以及接受愛。」墨瑞老師認為愛是世上唯一理智的行為。我認為這世界是個旅程,只不過是個分岔路特別多的旅程。你選擇這條路,就選擇不同的旅程,就有不同的經驗。當人生同時有兩條路讓你選擇時,如果你經得起考驗,你要選擇比較難走的路,那往後的日子就更吃得了苦,這世界或許不是那麼公平,但終點就如莫瑞所說的「終究難逃一死」。莫瑞說每天早上起來時他都會很悲傷,摸摸自己的身體動動自己的手指,他為他自己失去的東西悲傷,他悲傷他這種緩慢無情的死法,然後他會好好哭上一場,但哭過後他就會專注他人生仍未失去的美好東西。說要不自憐自愛是很難的,但每天得限制自己的程度,花上幾分鐘去安慰自己,其他的就該浪費在美好的事物上。我一直認為,時間才是真正重要的東西,或許,我們夠幸運有充分的時間和大家說再見……並不是每個人都是這麼幸運的。

  讀這本書,不需要花很大的精神,或許會覺得他說的每一句話都很有道理,但要做到實在是少之又少,反之,他所提出來人們常犯的毛病,自己是有過及而無不及,但是現在改還是不會太晚的,因為生命的寬度是由自己來控制的,有些人喜歡平平凡凡的,做自己想做的事,像古代的隱士一樣,也有些人喜歡轟轟烈烈,短暫而炫麗,不管是那一種,最重要的還是每個人要找到自己的風格,不要迷失的社會文化的亂流裡。墨瑞誠實地看見自己在死亡面前的恐懼、脆弱與哀傷,承認自己對人世的眷戀不捨,但他掙脫了這些,展現出享受人生之後的清明與安靜。墨瑞是這樣看待的,「若有必要的話,我會好好哭上一場,但哭過後我會專注在生命中仍未失去的種種好東西上面:來看我的人,我聽到的事情……」「看著自己的身體慢慢萎縮至死,是很可怕,但這也很可喜,因為我有充分的時間說再見。不是每個人都如此幸運。」 墨瑞的幽默樂觀和對生命的熱情,伴隨他的處境,讀來格外令人感動。真正可怕的不是生命結束,而是活著卻不知所做為何。有很多人其實在活著的時候就已死去。生命中什麼是重要的事,可能每個人的答案都不同,也可能大多數人都還沒找到自己的答案。
 
 
四●討論議題:
  墨瑞雖然只上了十四堂課,但內容包含了人生中幾個最重要的東西,包括愛、工作、社區、家庭、年老、寬恕、以及最後的死亡等等。課雖然不多,但能及格的有幾人呢?當我們遇到挫折時,應該用什麼樣的態度來過完剩下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