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名稱: 私立樹德家商 一年級 13 甲等
作  者: 蔡友芸 
參賽標題: 藝術珍寶羅浮宮
書籍ISBN: 9789574835744
中文書名: 從羅浮宮看世界美術
原文書名: 從羅浮宮看世界美術
書籍作者: 蔣勳
書籍編譯者: 蔣勳
出版單位: 臺灣東華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年月: 2009年11月19日
版  次: 增修初版
一●相關書訊:
此本「從羅浮宮看世界美術」在說著作者蔣勳與羅浮宮的淵源還有羅浮宮中所陳列之作品,每幅作品在每個時期皆據有不同的畫派、價值、觀感,總之羅浮宮充滿了神秘面紗的藝術氣息,正等著我們去揭開它不為人知的秘密。

每幅畫、雕像的背後真實的感受及意義,各個藝術的歷史倒底是如何保存下來,在本書或許就能找到你想要的答案,羅浮宮的美,等著大家去探討、挖掘,琳瑯滿目,像一套滿漢全席的大餐,不知如何下手去參觀,「從羅浮宮看世界美術」,它就能幫上忙。
 
 
二●內容摘錄:
埃及人只懂立正,到了希臘才學會了稍息。(P.47)

以寫實的態度面對傳統宗教題材,顛覆了教會對教宗人物的美化。(P.78)

有生存的莊嚴,而沒有一點卑微可憐的樣子。(P.100)

「閱讀」包含了古代經書的文字,也包含了古代建築與雕刻的整套人文涵養。(P.135)

十八世紀的洛可可風在路易十四太陽王的霸權之後,有點「夕陽無限好」式的頹廢與耽溺之美,也帶著些許盛世繁華走向頹靡的感傷。(P.146)

一種人性底層的騷亂不安,一種獸性的真實在撕破華美的假象。(P.154)
 
三●我的觀點:
「從羅浮宮看世界美術」第一章寫了羅浮宮的起點、建築歷史、不能錯過的遺憾;第二章是有關埃及的歷史;而第三章是西亞兩河流域文明;第四章則是希臘藝術與羅馬藝術……等,蔣勳在這本書中將各國家的繪畫風格用了十一個章節分割出他們的畫派,細細介紹每個作者的每個作品中的涵義,但它背後真正的意義還是得靠自己去理解,畢竟每個人的觀點都不太一樣,而且藝術這門課的範圍是很廣泛的,無法從單方面的解釋來被認可,所以除了作者蔣勳的解釋外,也可加入自己的見解,使得作品更加有意思。

在此書裡頭蔣勳的前言中就提到,中小企業的一代帶著出生農家的父母到巴黎羅浮宮,站在米羅的維納斯雕像前,老太太無法瞭解為什麼一個裸體女人是「鎮館之寶」,當然蔣勳說了很多關於維納斯、希臘神話、希臘對身體的歌頌……等等,但來自鄉下農家的老太太還是無法理解,她忽然用了一句台語問:「這啥人ㄝ某?」,對於學「藝術史」的蔣勳,學習「美」,卻無法回答老太太的疑惑,他覺得值得去反思。

說真的美的定義是什麼?連學設計類科的我或許都不一定懂,更何況是個沒學過美術的老太太,看到此,我自己都疑惑了,美有範圍嗎?如果換作是我被問我該如何回答,但蔣勳因這句話而學到了『沒有「尷尬」,其實就沒有「挑戰」,也就沒有「反省」』,從前言就可以知道一本書到底值不值得去看,值不值得被看。

「美」是奢侈的,需要時間的累積,去細細的品嘗,過了賞味期,就少了一種感覺,因為每個不同的時期會有不同的畫派、畫風出現,而過了那賞味期,味道就變了,變的不一樣,例如在歐普藝術中看洛可可風的畫作,感覺就不一樣,反之在歐普藝術中看歐普藝術,又有一種不同的微妙感,羅浮宮就在現代這時期展出各時期的畫,所以不是同時期的畫,看起來就不太一樣,感覺也會不同,但也因作者不同而產生的每幅作品皆不盡相同。

看完後的確收穫不少,像是去了一趟藝術之行,原來羅浮宮並不是一棟死板板的建築物,而是活生生的留下每個作者的意念,把藝術家們所堅持的風格保存,加以使用,使過去的畫派再被發揚光大,透過蔣勳寫與羅浮宮淵源,使得我對美術史更加熟悉、了解。
 
 
四●討論議題:
「美」的根據是什麼?怎麼樣的畫才稱的上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