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名稱: 私立樹德家商 三年級 三年二十七班 甲等
作  者: 李佳柔 
參賽標題: 老人不是老人
書籍ISBN: 9570913320
中文書名: 當個快樂的老人:我就是這麼生活著
原文書名:  
書籍作者: 姜德珍
書籍編譯者:  
出版單位: 正中
出版年月: 2000年10月
版  次: 初版
一●相關書訊:
  
  介紹老年期,是從生、心理老化,來述說老年時期的特點,像是他們愛好活動,害怕寂寞,害怕被人冷漠,對於死亡會有畏懼心態。老人經常勤用頭腦,多學習不但可以健康長壽,還能調節自我情緒,從書籍中吸取好處,能夠尋找到與疾病鬥爭之法子。老年期必須要學會養生的原則及方法,還要學習老年的婚姻概念使夫妻生活更加美滿,若是單身老人,可以去談談戀愛,還可以結婚,如此而來晚年相互照顧,促使老年人心理建設。

  必須接受死亡之定律,生老病死是自然,人們不能以意志控制,若罹患重病,更要以樂觀、坦然態度去接受,正確調整自己的心理狀態,方能抵抗疾病,老人有了有意義之人生,就會勇敢面對死亡,欣然接受,也沒有甚麼遺憾。
 
 
二●內容摘錄:
  
  活到老學到老,老年人可以像青年人一樣繼續學習。 (p.39)

  老年人要使自己快樂,必須實事求是,以現實的眼光來看待自己,要制訂切合實際的目標才能有快樂。如果想做自己不能做的事,就不可能取得成功,也不會快樂。(p.77)

  從心理學自我調適的角度來談樂觀養生。巴甫洛夫說:「樂觀是養生的唯一秘訣。」(p.104)

  社會角色是指一個人在社會和團體中的身份、所占的地位。而這個地位或身份是經過學習和工作而獲得的。學習分兩部分:一是學習角色的義務與權利,二是學習角色的態度與情感。(p.138)
 
 
三●我的觀點:
  
  社會現今將老人年齡訂定為六十五歲以上,以六十五歲作為基準。六十五歲左右的老年人於人生經歷種種,會因為某些生理變化,像是器官、肌肉、骨骼、皮膚等等皆會隨著時間歲月,逐漸衰老;心理方面可能開始出現孤獨感、疑心重、回憶過往、畏懼死亡的一些心態。然而,生理與心理兩者相互關聯,身體上漸漸衰弱,心理方面呢?當然也會因為身體衰弱,而多多少少受影響,身體上改變造就心理,舉個例子:「假若有個年老的人,行動十分不便,害怕無人照顧他,感到活的沒有價值,因而想不開。」不該有如此負面想法,年齡已至,身子日漸衰弱,不該輕視未來及現在,應該往前看齊,定期參與新學習,新的社交圈,以轉變舊人生,每一天,每一刻,是新的開始。話說回來,早在年老以前,就應儲存健康,直到年老時方能老當益壯,是吧!

  一人若終止或者是暫停學習新知,於日常生活形式中,容易比強烈追求新知的人還要快老化。老化之後,情況就會像我前一段所提及,生活依舊,無增進之能,可能會出現憂鬱寡歡、不見精神,一些孤獨感、畏懼心態必定顯著;持續學習的老人相對的,智力指數、生活態度等並無甚麼退步,甚至保持良好。「人」的學習既是如此,那麼,一生當中所扮演角色數不清,光是由小而大經歷的人、事、物,角色可多的呢!角色在我的想法裡相當重要,它與學習也有著不平凡關係,它也是老年人必須關注一環。打從人類出生,扮演角色數多種,是國家的子民,是社會的棟樑,是人家的子女、孫子、姪子、姪孫、弟弟或是妹妹甚至還有更多角色,此一時期,學習扮演角色所要之事;結婚後,另組家庭,角色以異同面貌出現,要好好掌握,此一階段角色學習,才能和中老年期銜接;老年期階段,是個新人生,新體驗,可拿出由年輕到老的儲存袋,儲存袋裡頭存著以往經歷還有以往健康,即可利用,透過角色以延伸學習,相信人生大不同。

  老年人最不能夠適應、接受「喪偶」,此時應做好丈夫或是妻子角色,失去配偶是不可避免之事,必須欣然接受,學習去適應、承認眼前一切。「喪偶」對人來說是萬分痛楚,尤其是老年時期,因為自己的配偶陪伴自己將近大半日子,能不捨得嗎?仔細想一想,另一半從結識到認識,認識到交往,交往到訂婚,訂婚直到步入禮堂,成了終身互相守護的神仙眷侶,如此相愛對方,有天,老伴早自己一步去天堂拜見上帝,情緒轉折並非輕易就能想像出來。此一時期「調整」情緒以及心態是一大項重點,曾經有個案例,有對年邁老夫婦,彼此深愛,某天老夫病逝,老婦完完全全無法接受這事實,長期思念丈夫,身子日趨消瘦,於老夫死後第二年,也拂袖而去。或許你可能認為老婦不一定是因老夫病逝,過於惦念丈夫,隨著丈夫腳步離開,則恰好隔年駕鶴西歸罷了。從書上介紹可以證實我所舉例,英國研究顯示,喪偶對於老年人來說,是個極大打擊,若無學習調整自己心態,可能帶來異同精神衰弱,更加嚴重者,罹患重大疾病和死亡機率高。所以在於配偶去世的情形下,需要的是「時間」,時間長久便可淡化傷痛,每個人能否放下悲痛時間是不儘相同,不過,走出悲痛辦法很多,少數老年人是孤獨的,我個人覺得這些必須依靠社會大眾力量,來輔導他走出傷心世界,反之,多數老年人至年老時,仍舊有親朋好友、孝順子孫在身旁,他可以結伴身邊好友一同參與其他有趣社交活動、做點適合自己工作,幫自己淡化悲傷,也可以向朋友、親人述說,宣洩情緒來治療心中傷痕,甚至儘可能轉移注意力、替社會做有意義的事情,皆能夠用「快樂看人生」。這樣不是很好嗎?

  只要以「樂」看人生,只要能以「學習」求新求變,只要能保持身心靈健康,老人再也不是老人,而是新人。
 
 
四●討論議題:
  
  老年期的學習除了參與活動、閱讀,還有甚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