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是怎麼來的?人的苦是來自「忙」、「盲」、「茫」。由於人們無法把握「人忙心不忙」的折衷空間,所以人一忙起來,心也隨著忙了,煩惱壓力一累積,內心淨化不瞭這些外力、外緣,退後一步的空間堵斷了,「忙碌」的心便成了「盲目」的心,使自我更無法省察自己、約束自己。
尤其在五欲六塵中,是一個處處埋藏陷阱的花花世界,人們一味盲目追求後,隨即便是一片「茫然」。縱使不談「覺察心之所欲,起於無明貪愛所惑」,甚而連待人接物基本之理,也極盡似是而非,遊走偏執於兩端,背離中道。如此一來,人怎會不苦呢?這就是「身心纏縛百般苦,萬境萬象紛交錯」的原因。
所幸,「法」是滌塵的甘露,地皎依佛陀所教之法,微細觀照世人的煩惱苦痛,終能稍稍尋根究底的幫助請法求救者,抽絲剝繭地找出他們紛陳交錯的癥結所在。然而,如何讓煩惱纏縛身心的世人,息妄攝心,飲法藥而痊癒呢?就在授法之間,面臨了些許難處。
地皎巧把塵勞為佛事,始終懸念施設幫助眾生的方便法,雖然身為出塵離世的方外僧,有時卻須藉助世人熟悉的世間法,加以善巧引導,再進一步闡明佛法「種如是因,得如是果」的因緣果報,使世人興起相信因果的覺念,進而省思到懺悔來時路。「不怕念起,只怕覺遲。」覺悟當下,道理懂了,要改善就有方法了。因此,在地皎輔導的諸多個案中,秉持「法是滌塵甘露」的信念,細心觀照請法求助者的一切,所以他們大小問題,苦從何來的癥結,我都能瞭解明白。其中的當事人,他們會很驚訝地說:「恩師!您好厲害,我沒有說,您怎麼都知道?」其實不是厲不厲害的問題,輔導個案中的當事人,轉憂苦為法樂,全在「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心有靈犀一點通」為什麼世間的母親,他能從嬰兒的哭聲中,分辨出孩子是肚子餓或是尿布濕了呢?母親與子女間的心靈相通,主因在於母親對子女的付出,事全然關愛所致,地皎與個案當事人之間,無非就是這般情境關係。雖然個案當事人各個為業力所縛,他們所承受的憂悲愁苦,原是與我無關,但地藏行者始終以「關門不欲門痛,踐地由憂草傷」的體恤,真心相待。
因此,眾生之苦,如似我身上之痛般的悲切,若再引申至「心有靈犀一點通」,如母憶子那念專注力的昇華,切身之痛的悲心,不禁油然而生,仗著諸佛菩薩慈心杯院的加持,自能以智慧的光明,透視眾生相。
「懺悔來時路,業消氣象新。」縱有煩惱業障現前,也能時時把握自性,提起殷切的懺悔心,事煩惱生起的當下,皆為菩提之善因,覺悟之良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