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名稱: 私立樹德家商 三年級 12 甲等
作  者: 張珮誼 
參賽標題: 打開生命的16封信
書籍ISBN: 9789570834871
中文書名: 打開生命的16封信
原文書名: 打開生命的16封信
書籍作者: 孫效智
書籍編譯者: 孫效智
出版單位: 聯經出版公司
出版年月: 2010年1月出版
版  次: 初版
一●相關書訊:
道德規範是人心中衡量是非的一把尺,我們很難找到普世皆同意的尺,但是有很多道德準則是
古往今來多數人的共識,如:慈悲、誠實、公平、正義、不傷害、不偷盜、不可殺人等,是由此建立核心價值作為衡量的尺。
世界觀乃人對人生、宇宙的全盤理解,是人判斷道德時的思想基礎。不同的世界價值值取向就不同,因此,我們宜博學多聞,慎思辨,增廣多聞,真誠體悟,建立健全的世界觀。
每個人的價值觀是每天都在無形中進行著形塑過程,因此,不同的人會擁有不同的價值觀。當然,人與人之間的有些價值觀是共通的:有些人重視物質生活,有些人強調儉約的生活態度。盡管不同腦袋裡價值觀可能大相逕庭,但人們各自不同的人生歷險、生命感悟乃至生活際遇,無不受到各自價值觀的深刻影響。
 
 
二●內容摘錄:
1.選擇財富一定其有幸福的力量,不過財富只是一種工具性價值。(p.27)
2.「因為財富的追求是沒有止境的,只有暫時的滿足。」(p.28)
3.一個人想要獲得成功,就必須先有正確的價值觀。(p.147)
4.始終順著自己選擇的道路,做一個快樂的、永遠追逐興趣並能發掘出自潛能的人。(p.148)
5.即使未來在人生的旅途上遇到大挫折,更可以由自己堅信的價值觀,找回自信和快樂,持續著、正確地走在邁向成功的大道上。(p.148)
 
 
三●我的觀點:
在過去,人類的生活型態是彼此緊密聯繫。但漸漸地進入資本主義掛帥的工商社會後,人們的生活型態逐漸轉為個人主義,獨立生存的生存方式,每個人的自由度大幅增加,也付出人際關係疏遠的代價。隨著現在教育的普及,人們大多清楚瞭解自我的存在,也感受到自我的侷限性,加上社會氛圍處處強調著自我實現與自我肯定,讓有些人變得機械化、體制化、忙碌呆版;而這些人會慢慢感到生活沒有意義,而且缺乏每天工作的動力和存在,更是對個人的身分不同又形成了龐大的壓力,迫使他們想要在想要生活上找到自我的歸屬感。而迷信又會讓人進入到魂不守舍、甚至走到走火入魔的角色;順著自己想要的感覺去走,一定可以找到表現自我的好方法,不會到最後連自我的表現能力都沒有,接二連三的慢慢連「時間」都沒有,更不用說有個人時間了,人有怎樣的目標就會走上怎樣的道路,但肯定自己是最重要的,如果一個人明白「在人生終點時,如果沒有好好把握住,又會跑掉多少時間,就不會後悔自己沒有好好陪家人之類的…,在工作和其他事物的分配是很重要的,但一個人所要追求的人生目標是究竟的,那麼,他所可能選擇的道路就是合乎做人道理的道路,掌握住人生的適切道路,就不會有後悔這件事出現了。
道德的是非對錯不能涵蓋「人應該如何生活」的所有問題。我們每個人都在追求生命的價值與意義,為自己打造幸福的人生,那麼,人生的意義何在?是追求幸福的人生還是生活呢?
人生有許多事情我們不能確定,都是賭一把再說,或是很有自信的說是、不是,原來外在的物質條件,並不是決定我們是否快樂的關鍵,真正讓我們幸福的關鍵是尋找人生的意義才是。
我們也可以自我實現,甚至自我實現,當一個人遭遇到一種無可避免的,無法改變的苦難,那就失去真正的最後一個機會了,如果不好好把握,等到最後真的失去了才在後悔那不是很懊惱嗎?選擇逆來順受,痛苦的通常不是自己而是折磨你的人事物,這樣的過程雖然很痛苦,但得到最多的還是只有一個人,那就是 你 自己,藉由勇敢地面對人生的痛苦和災難而自我超越,去實現更高的價值與最深的意義,決定自己的未來也只有現在此時此刻最重要了!
一生追求的也只有一個目標「活」,一種對物的信託,也就是相信,相信自己可以,就一定做得到,重新找回自己的信仰的初衷。省悟自己的信託,不斷嘗試著機會再去想看看問題的追根性,其實人是有理性的動物,只要不被外界的說法和物質的想法左右,處理任何事是一定可觀有想法的,用心去面對所有問題的根源性與來源。現在起,用心去處理所有困惱已久的問題就可以建立起自己的信心。
 
 
四●討論議題:
你知道所謂的「自由」是指「擁有選擇權」嗎?
世上是否真有一個人能夠透過某些行為來徹底否定你的生命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