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名稱: 私立樹德家商 一年級 109 甲等
作  者: 林再立穠 
參賽標題: 「傾聽孩子內心的風暴」讀書心得
書籍ISBN: 9570334150
中文書名: 傾聽孩子內心的風暴
原文書名: 傾聽孩子內心的風暴
書籍作者: 李黑妮
書籍編譯者: 冀午
出版單位: 上游出版社
出版年月: 2000年4月
版  次: 初版
一●相關書訊:
一九九八年,作者為一所心理學校的志願工作者,主持了一個「非常心理工作室」,和一群少年及他們的父母一同喜怒哀樂。在這個世界上任何角落發生的青少年問題,都可能在另一個地方發生,或者正在發生;作者認為這些孩子應該得到天下所有為人父母、師長及社會全體的關心和幫助。「在人的一生中,再也沒有像青少年時期這麼強烈地渴望被理解了;不被理解的孩子就是被毀壞的孩子。」作者沉痛的指陳值得我們警惕和猛省,也急切的呼籲—不要讓父母過緊的擁抱窒息孩子。「讓所有的孩子擺脫孤獨與迷惘;讓天下父母不再誤解和傷害孩子」作者衷心的希望並祝福所有的孩子與父母。
 
二●內容摘錄:
(1)「說到唱歌,我常常遺憾父母沒能給我鼓勵。一個小孩子如果熱愛某事物,父母不僅不鼓勵他還要打擊他的話,那麼,他恐怕一生都會在這方面缺乏信心。」–p026 (2)「被尊重和理解的孩子才能創造生命的奇蹟—父母如果言行不慎,將往往是第一個讓孩子感覺丟面子的人。」–p036 (3)「獨立精神是人生的支柱,鼓勵最能塑造一個了不起的孩子。」–p046 (4)「校園不是樂園,不是搖籃,而是風雲的戰場,實力相當就是敵人,誰最寂寞?第一不勝寒。」–p073 (5)「父母對孩子毀滅性的教育方法就是嘲笑、抹殺、貶損和辱罵。」–p241 (6)「有些時候,孩子並不是需要我們的引領,而只是需要我們作伴。」–p261
 
三●我的觀點:
如果我回憶了母親給我的深痛的愛,回憶了父母愛我卻給我少年的心靈帶來了傷害;如果我說我兒童時期像一場災難,我希望我說出的是—黎明的語言。
自我有記憶以來,我就對「家庭」這個名詞毫無感情可言。那是個不敢回憶的時期,尤其是媽媽如何教導我做人處事的道理,如何在我做錯事懲罰我的方法,唯有一個字—「打」。或許是我被打怕了,又或許是我已不想反抗了,在經歷了多次的掙扎與怨恨下,兩人都遍體鱗傷,身心靈終究得到了什麼?
  印象最深刻的詩裡面寫到:「我很小,被她追趕著。名叫母親的女人高舉木棒,扮演兇手。她的奔跑與任意的打擊協調一致。我很小,我的愛還有我愛的能力就這樣被打得粉碎。我很小,總想殺死她,又想怎麼無人知曉。」,還有「我活著,在一條大河旁邊同樣流淌著,這條大河叫作母親河。我們的夢也相互激越、衝蕩、撞擊。但是,最終像海一樣收留你的難道不就是我嗎?這上天的溫情只將我的仇恨發芽。我長成一株無恨之樹,多少隻光明的手掌撫不去你臉上的烏雲。我甚至想,如果不把你殺了怎能開闢自己的生活道路?在這個世界上,我們互為兇手。」
  小時候,不懂事,我就如同娃娃般的活著,照著父母所繪製的人生藍圖走,沒有絲毫的怨言,沒有任何的反駁,我只要功課好、成績好、品行好,像乖乖牌一樣,父母自然對我好,自然為我整理好所有東西。這就是我,毫無思考能力,像在實驗室裡的白老鼠,不停地、不停地跑著。長大後,漸漸懂事,我開始變得叛逆,我擁有了自己的想法,跟母親心裡的「那個我」,完全不同。我們吵架,我們冷漠,我們已經不是那所謂甜蜜的家。而當時,父母經常為了家裡的經濟爭吵,我厭倦了大小聲,我痛恨自己家裡的不完整,我開始學會逃離,學會躲避,把重心放在屬於自己的地方,沒人打擾的小世界。對我來說,「家」只是個吃飽喝足的地方。
  因為看了這本書,所以感觸極深。雖然身上的傷痕早已消失得無影無蹤,但心理作用,使得我在國小到國二的階段都是自卑且不敢見人,畢竟生活在自己的世界裡太久了,不懂怎麼去交朋友,不懂怎麼去敞開心懷,不懂的事情太多了,缺乏自信,導致我變成自閉。書裡有很多小故事,主角所發生的是大多都與我相像,父母的不諒解、不理解也常常在我們生活中出現,似乎能夠看到自己當初的不滿及怨恨。但也因為這樣,當為人父母的看了這本書,也更了解到孩子心裡的想法,孩子的痛苦以及孩子的煩惱,更能多為自己的孩子著想,不是一昧的去比較,一昧的往孩子身上貼標籤。
  現今的父母愛,沒能化解孩兒時期的創傷,雖然不打了,我也不叛逆了,但看看現代的父母,常常溺愛又誤解我們,為了分數,拚命地做牛做馬,而我們卻成為了生活中的弱者。
  動機已經無法解釋眼前的效果了,父母和孩子究竟誰是那個最先需要幫助和改變的人?
 
四●討論議題:
我們生活在21世紀,是個先進的時代,對於現代父母養育子女的觀點來看,需要改善哪些方法,才不至於傷害到了孩子的內心與自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