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年幼
參賽主題: 高職組--人文關懷  
作        者: 私立樹德家商職業學校二年10班號黃詩文
指導老師: 莊碧珍  
書        名: 青春之路-我的年輕歲月紀錄
作        者: 池田博正
譯        者: 劉焜輝
出版單位: 天地圖書
出版年月: 2003年07月
版        次: 初版

內容

(一)內容簡介:

它是本由一位日本人編輯而成的,記載作者從小到大的體會,可以稱得上是一本自傳。作者以細膩的筆法,真實地寫出自己對兒時歡樂的回憶,記錄了青春時代成長路上的點點痕跡,他說:「從小我就一直看著父親的各種姿態,這些姿態裡有個共同點,即是為了每一個人的幸福,為了他們所居住的地方社會之福祉,始終保持誠實、真摯地努力的姿態。」作者文筆清純流暢、不事雕飾,洋溢著一種熱情歲月所孕育出來的青春氣息,筆下波瀾起伏,人間真情表露無疑。

(二)我的心得:

從中我體驗到許多其他國家的風俗及文化,雖說以前的社會大家都過得很困苦,但由於作者對於讀書的堅持使我感覺到即使是在多麼貧苦環境,只要有那顆想認真的心都可以度過一切的波折。作者從小就很用功的讀書,因此長大後他便代替他爸爸去國外各地旅遊,了解了許多國家的政治,能代替長輩們所不能做的事是個非常孝順的行為。了解作者的思想、精讀一本書、對於自己喜歡的書更是要深入的吸收,這就是「讀書的準則」。

一個人如果發現自己合乎這些標準的名著,一定可以很快樂地體會深奧的人生吧!在我們讀書時代閱讀書籍,說不定就是為了和這「一本書」邂逅而有的摸索與考驗,「教育既不是義務,也不是權利,而是最重要的使命。」是我讀這本書的體悟。書中有很多例子,作者往後在事業暨為人處事方面的成就、家庭教育就是他最大的原動力,我認為我們都不該有先入為主的觀念去看其他人的行為甚至是其他國家的文化,不能用自己長久以來的經驗或一時的情緒去判斷。教育並非為了國家而有的,倒是為了教育而有社會、有國家;假如我們現在所受的教育是主動思考戰爭、殺人、以及生命的可貴等問題,則我們邁向世界和平的道路才會更廣闊,所長的見解明示著教育應該努力的本質。

希望的力量蘊藏在我們人類的生命中,如果沒有希望,我們便可以自己去創造;失去希望的人是愚蠢的,唯有我們人類才能創造希望,無論是在何種狀況之下,都是必然創造朝向希望的價值。創造希望的是自己,必須使自己的心更堅強,創造的價值、涵義就是這樣!人一生的命運不會給我們幸福,也不會給我們不幸,它只是提供我們材料罷了;比它更堅強的我們的心隨心所欲地去改變它、利用它,我們人是使它成為幸福或不幸的唯一原因、唯一的主宰。人生有難過的事、也有痛苦的事,有挫折、也會感到有絕望感;但是,這些都是屬於我們自己的原料罷了!要把它視為不幸,或是為邁向幸福的契機 ─ 這就是取決於「不屈服的堅強之心」,沒有比和平更珍貴的、沒有比和平更幸福的,和平才是人類向前邁進的根本;而人道行動的實現,需要具有結緣的世界觀之堅強的人。如果漠不關心或軟弱的心就可能助長惡習,導向混亂與破壞的方向。

明白年青時代的我們,必須要確立清晰的人生目標,用錢去將辛苦買回來,因為年青人最重要的財產是吃苦,所以希望我們年青人能夠珍惜現在所擁有的寶貴的財產。最後書中提到一句「沒有真正的勇氣,真正的非暴力不可能達成。」這句話描述得非常好,無論對方有權力或武器,如果它是惡,我們就應該要斷然高喊正義,這就是非暴力的原點。

(三)討論議題:

我們應該怎樣去善用、把握「青春」這寶貴的時刻,才能不使以後自己回想起這一段記憶時有著空白、失望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