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賽主題: | 高職組--臺灣歷史 |
作 者: | 私立樹德家商職業學校-資處科-三年15班02號李晨甲 |
指導老師: | 陳慈冠 |
書 名: | 黑牢嫁妝-一個台灣女性為民主奮鬥的歷史 |
作 者: | 陳菊 |
譯 者: | |
出版單位: | 月旦出版社 |
出版年月: | 1993 |
版 次: | |
內容 |
|
(一)內容簡介 陳菊,一個台灣女子,是近二十年來台灣民主運動的參與者、紀錄者、發揚者。在本書中,她用真情和半生軌跡,描繪一篇篇反對運動人物面貌,記錄這個劇變動盪的時代下,政治犯、黑名單人士及受難者家屬的辛酸心路。 十九歲偶然的踏進反對運動,不但不曾背離這個陣營,活躍在大運動的核心,也置身在險惡的暴風圈;也因這樣特殊的人生的經歷,孕育了陳菊對台灣這片土地與人民的一份大愛。 但願這種用美德和真情刻劃的出的軌跡,能引領未來的運動走向更真、更善、更美的境界。 (二)我的心得 因偶然的機會使陳菊踏進反對運動,而這個無法自拔的深淵將她帶往一個非凡的人生道路。 對於那時的時代背景異色的聲浪與堅持的意念,生活無不是在驚險中渡過;來自樸實的農村,也因農家子弟憨直的個性,使得陳菊一頭栽進反對運動而不知適時抽身,因十九歲偶然的踏進反對運動不但不曾背離這個陣營,在大運動的核心,也置身在險惡的暴風圈;也因這樣特殊的人生的精力,孕育了陳菊對台灣這片土地與人民的一份大愛。 『如果青春是意味一個階段的歲數,那我的青春毫無絢麗的色彩』不知明日在何方、何時會被捕的心情,沒有一絲怨嘆的想法反而更加自豪地能為這片土地盡心盡力,雖然反對運動的路上走得十分孤寂辛苦,但環境使她有機會接觸影響台灣社會左、右、統、獨的海內外運動者,這是別人未有的特殊機遇。 書中提到的『憲法中增訂人權條款的必要性,任何政府體制之設計,在今日民主法治國之理念下,乃是以人權保障為其最終目的。』從無到有至今數十餘年來,人權從最初完全陌生之字眼,到今日被視為憲政秩序中之基本價值,必經歷無數艱澀過程。正所謂前人種樹,在過往歲月裡因有這群為這片土地不辭辛勞付出的運動者的努力,才能讓後人享受人權自由結成的纍纍果實。 一九七九年十二月美麗島事件的發生,使得人權運動萌發的幼芽受到嚴重的摧殘;即使在今日,雖然『人權』、『民主』已是全然,但並不代表已成長茁壯的人權與民主沒有再次被摧毀的可能性,就算是觀念已深根蒂固、開枝散葉的現在仍須付出很多的努力去維持、去照顧並且細心呵護著這得來不易的人權自由。 一生投身社會工作至今,我覺得陳菊是一位非常有智慧且偉大的女性,經歷過牢獄與無數風雨仍是堅強地,涉過一段艱辛、坎坷的反對歷程,守著民主孤寂歲月惡權囚牢流逝青春也無怨無悔走過來,向前展望仍是笑容可掬。『誰曾戲謂想要取伊為妻,那麼嫁妝可能是整座黑牢。』十九歲那年的偶然奠定了陳菊對這片土地深厚的感情,將一生無私地奉獻給這塊土地,爲人權自由投身社會工作奔走世界各地,對於這樣一個曾宣稱要『嫁給台灣』的女性而言這是下了多麼大的決心,可是她的熱忱、無私和愛心至今仍深植人心。 回首台灣那段艱辛悲壯的歲月,或許對我這市井小民而言反對運動是多麼渺小,對民主運動也不痛不癢,讀完此書之後恍然大悟堅持走出民主的信念的重要性,也因前人的努力與堅持才能有現在如此美好的台灣,而我們應為台灣喝采慶幸擁有這麼一位偉大的女性與為一群默默民主、人權自由付出血汗的先賢與後進。而她是任誰也掰不倒的、玉樹臨風、咱們美麗島航向美麗夢境的民主大姐頭,陳菊。 (三)討論議題 台灣民主運動的過程或許備受爭議,但以歷史的角度而言,這些民主運動人士的歷程與遭遇,是不是也是值得我們所記錄,並以歷史的角度平靜的來討論的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