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賽主題: | 施政主軸--世界一家親 |
作 者: | 私立樹德家商職業學校-資處科-三年15班號李心瑩 |
指導老師: | 黃珮華 |
書 名: | 古埃及的歷史 History of Ancient Egypt |
作 者: | 納散尼爾•哈里斯 |
譯 者: | |
出版單位: | 究竟 |
出版年月: | 2006年8月 |
版 次: | 初版 |
內容 |
|
一、內容簡介: 隨著古埃及傳統文化的消亡,埃及的語言也無從理解,埃及歷史在時光隧道遙遠的另一端,可望而不可及。沒有人知道威嚴聳峙的金字塔用途,埃及成了一個充滿疑惑與令人驚奇的國度,直到勇敢的探險者和學者的到來,才慢慢撥開它神秘的面紗。(p.8) 二、我的心得: 地球這麼的廣闊,在這世界上有數以百計的國家,每個國家都有不同的文化、食、衣、住、行,都略有差異,但是大家的共通點都是共存在地球上,我們都是一家親。 我之所以會選擇「納撒尼爾•哈里斯-古埃及歷史」在於,平常就略有耳聞一些不可思議的金字塔奇觀、神秘莫測的獅身人面像、等待復活的木乃伊,也常有些考古學家研究出木乃伊的身世之迷的報導,這些古文明的歷史也讓我百思不得其解,那些金字塔、象形文字以及木乃伊,都令我百思不得其解,不得而知那些都從何哪來?所以使我內心深處的好奇心展現了出來,因此我選擇了古埃及的歷史這本書來滿足自己的好奇心,多了解與我們不同的文化。 從這本書當中我了解到了,埃及文明大約起緣於西元前3100年,國王美尼斯統一上下埃及,建立了第一個王朝。古埃及是一個典型的社會,絕大多數的埃及人依靠土地維生。尼羅河兩岸的狹長地帶,土地黝黑肥沃,當地居民稱為Kemt,即是「黑色的土地」。雨季來臨時,當洪峰淹沒了兩岸的土地,河水中的無機物和有機物滲入土壤中,河水會慢慢減退,露出的富含礦物質的土壤,是最適合農作物生長的土壤,黑色土地,級是指尼羅河沖積層的肥沃土壤。尼羅河養育著哀級的百姓,埃及果然是尼羅河的贈禮。 而他們的學校教育只有少數特權階層才能接受真正意義上的教育。不到1%的埃及人會讀書寫字,這跟我們古時候的人們一樣,都只有,有特權、有錢人才能夠得到良好的教育,這真的是讓人覺得不平之氣,他們的學校教育跟我們肩上肩下,他們也要反覆的抄寫,和艱苦的背誦,要先訓練書寫能力,在陶片上練習寫字,等到了掌握技巧後才發給他們貴重的草紙,抄寫宗教文稿後,才可練習充滿裝飾性和宗教色彩的象形文字,應該是畫象形文字,我想就像埃及的牆壁上的那些符號一樣吧,那就是他們獨特的文字。 在古埃及文明中,雖然留下了大量的金字塔明文、壁畫和紙草文書,但是至今都未見到有關金字塔如何修建的文字記載,所以有很多的揣測,有許多的說法存在著無法解釋之處,真的是撲朔迷離,只能說這些智慧中綻放出的藝術之花是埃及永不磨滅的奇觀,金字塔是古代埃及人民智慧的結晶,是古代埃及文明的象徵。 這本書當中還介紹了如何製作木乃伊,最關鍵的一步是從左邊剖開屍體,取出胃常肝肺。解剖刀用黑曜石製成,工匠們不會把死者的內臟隨意丟棄,他們會把內臟脫水風乾,裹以樹脂,纏滿包布,另行保存。 古埃及的遺產雖然在廢墟中拯救出了許多輝煌燦爛的瑰寶,但是有關的記載早已湮滅在時間的長河中,時間、科技進步和環境汙染都親蝕著這些寶貴的財產,世界各國的努力下,幾次嚴重的危機都化險為夷,可是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的侵蝕這些無價之寶,人們小規模的搶救往往都以失敗告終 這本書中有許多的圖片,使我們能夠更深入的了解這個古埃及的神祕,讓我們更能夠想像著古埃及的人民的智慧結晶,以起踏入這個埃及的旅程,這本書真的使我受益無窮。 三、討論議題: 1我們該以什麼樣的角度來看看各世界不同的文化呢? 2我們該怎麼保有這些古文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