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賽主題: | 高職組--臺灣歷史 |
作 者: | 私立樹德家商職業學校-綜合高中科-三年02班33號曾培婷 |
指導老師: | 劉桂榮 |
書 名: | 復興基地台灣歷史及沿革 |
作 者: | 曾迺碩 |
譯 者: | |
出版單位: | 正中書局 |
出版年月: | 76年11月 |
版 次: | 初版 |
內容 |
|
一、內容簡介 中華民族,源遠流長,在五千年悠久歷史中,累積了無數先民經驗與智慧,記述了歷代聖賢典範行誼,蔚成了博大精深、萬古彌新之優良文化,對國人思想與行為有深遠的影響,國人之勤儉奮發、創造基業。而海外僑胞,雖身居異邦,亦能深體中華文化重要性,積極宏揚,在各僑居地創辦僑校,僑報,冀能薪傳於新生代華僑子弟,維持海外中華文化於不墜。〈P.1〉 政府自遷台以來,除整軍經武,以鞏固復興基地之防衛力量,進而違反攻復國之前鋒外,並切實推行三民主義,首辦土地改革,使耕者有其因,以提高農民之生活,進而發展輕工業,擴展國際貿易,舉凡交通之建設、港口之拓寬、教育之普及,今則由輕工業進升為重工業,精緻科技密集工業,在經濟發展中力求既「富」且「均」,以符民生主義原則。這三十多年來,以一貧困國家,而快速向開發國家之林邁進,國民所得由六百美元增至四千三百三十五美元,進步之神速,社會繁榮,可以說是民康物阜,國際咸認為奇蹟,亦為吾國數千年來最富足時期。〈P.2〉 二、我的心得 每一塊土地都有屬於它自己的故事,每一段故事都是它成長的歷煉,或許有些故事令我們覺得害怕、恐懼、難以接受,但這些都是我們所生長的土地上發生過的事,所以我們不應該排斥它、抗拒它,而是應該接受它、去了解他所經歷的事,當然包括了以前辛苦的祖先,要不是他們一代一代的努力、一代一代的傳承,我們現在生活的社會還會是如此嗎?我們現在還能夠擁有如此安穩、有制度、文明、幸福的生活嗎?所以我們要惜福,更加應該去了解我們的寶島─台灣這塊土地努力奮鬥,他們那種永不認輸的精神,是值得我們好好去學習的。 我就非常欣賞陳永華,因為他聰明、有很多的謀略能夠輔佐鄭成功,而且非常忠心,知無不言,言而不盡,並且積極的推展闢土墾殖政策,就是為了要讓老百姓能夠有好的福利,並且讓國家的經濟能夠繁榮,並且也積極發展糖、米、鹿皮,拓展對外貿易,日本、越南、菲律賓、泰國及歐洲各國,讓臺灣更加讓全世界看見,並且設立學校,讓小小的莘莘學子能夠有學校讀,接受教育,學習知識。還有朱一貴和林爽文,他們非常有勇氣反抗清朝政府,雖然經過了一番辛苦的努力,結果還是沒有成功,但是他們那種勇於對抗惡勢力的精神,值得我們去好好學習。還有我們最偉大的國父─孫中山先生,要不是他為臺灣革命了十一次,哪有現在臺灣這個國家呢? 當然也有發生令人不捨、傷感、氣憤的事情,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牡丹社事件了。日本人和臺灣的原住民互相殘殺,死了多少人、受傷的多少人,有多少人的心因這次的事件留下多大的傷害,大家都一樣是同一個地球的人,也同樣都是有生命的,都是應該互相尊重的,為什麼要互相殘殺呢?臺灣也有一些很好的建設,建立道路,讓南北互通更加便利,不只建立一般的道路,也建立了鐵路,也使南北交通不管是旅遊、運送貨物也更加便利,也設立臺灣郵局,讓人民通信更加方便,信銀也可利用郵局就可傳送。也開辦電報,讓傳送訊息更加有效率且方便。也建立軍政與警政,讓臺灣能夠成為一個更加有制度的國家,甚至設立小地方管制,讓地方更加有制度。 其實還有更多、更多的故事是值得我們去了解的,所以我們應該去翻翻書,多多認識臺灣的歷史,或許我們現在生活的某個角落、某個事、某個文化……等等,是以前的一個小小改變,才會導致現在如此,歷史其實是一件非常好玩的事情,有些是有依據的,所以我們才會如此確定事情就是如此,但有些也沒有明確的紀錄,所以說法百種樣,但不管如何我們都應該去認識它,甚至是研究它,確認它們的正確性……等等。總之,我們身為臺灣人,難道不應該去了解臺灣的歷史嗎?如果有一天有一個外國人問你:「你了解你的國家嗎?它的歷史是什麼?」你卻答不出來,不覺得這是一件非常丟臺灣人的臉嗎?所以我們應該更加自動的去了解臺灣的歷史。 三、問題討論 身為臺灣人的你了解多少臺灣的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