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賽主題: | 高職組--臺灣歷史 |
作 者: | 私立樹德家商職業學校-餐飲科-二年21班號陳怡婷 |
指導老師: | 李豐昌 |
書 名: | 台灣史 |
作 者: | 許耀雲 |
譯 者: | |
出版單位: | 天下遠見出版 |
出版年月: | 2002年10月 |
版 次: | 第一版第一次印行 |
內容 |
|
(一)內容簡介 歷史就是這樣一個東西,上一秒鐘、前一小時、昨天、十年前、一百年前、一萬年前......,所有過去的時間裡所發生的一切,都成了歷史。因為時間是連續的,上一秒鐘發生的事,多少都會影響著現在和未來,所以,不管是多少年前的歷史,回頭去看,你或許就能更明白 ,為什麼現在會是這個樣子。生活在台灣、澎湖、金門或馬祖的你,不妨了解過去的台灣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想想看,原住民為什麼有那麼多族?為什麼台灣會有紅毛城?漢人為什麼再四百年前才移民到台灣?為什麼馬祖這麼受歡迎。 (二)我的心得 遠古時代,台灣當時並不算一個島,而是冰河時期結束,台灣島的形狀不斷的被沖刷,才有了現在的台灣。 而現在這麼便利、科技發達的時代,也是時間不斷的變化,才有現今的社會,奠定基礎則是舊石器時代,雖然這個時候人類並不懂的種東西,但是已經懂得生火,利用獸皮做簡單的衣服保暖,最大的特徵是把撿來的石頭,敲成刀、斧類工具,之後人類也越來越聰明,新石器時代時,已經會燒陶器了,也開始養動物、種菜,也造就了更多使生活更便利的工具。雖然台灣只是一個小島,但是卻有著多采多姿的文化,彼此各有特色的藝術,莫過於原住民了! 原住民再當時可算是一個大團體,不僅種族多,有時一個族可能能達到一千多人,而每個種族也都各有他們的文化特色,在台灣上算是獨一無二的,可惜的是,受到其他國家的主宰,迫使的讓原住民的語言、文化、藝術受到衝擊,不但慢慢的改變也慢慢的消失了!而現在唯一能做是,好好保護現在所擁有文化,讓他們的文化能繼續延續下去,因為每一點一滴都記載著祖先的資產。 十五、十六世紀,歐洲發明了星盤,使得越來越多探險家,開始了海上探險,可說是大航海時代,也因為香料昂貴,當時陸地並不是很暢通,只好走海路,但是也靠新航路的海上貿易發大財,歐洲開始佔據亞洲、非洲的土地,造成強國更強,弱國更弱的局面,而台灣的第一個島主是荷蘭人,還成立了荷蘭東印度公司,為了外銷樟腦、糖跟梅花鹿鹿皮,在短短的時間裡,造成野生梅花鹿瀕臨絕種,而原住民和和人並沒有因此而賺大錢,荷蘭人只是利用了他們的勞力來為他們賺錢,台灣的生態也受到嚴重的危害,而荷蘭人沒有把賺來的大把銀子,用來建設台灣,或是給與任何一點貢獻。 一直到清朝政府掌權,期間也有大量大陸沿海的漢人偷渡來台,而偷渡來台的漢人,找不到工作的,就稱做羅漢腳,當時最令人尊重的神明是海上的守護神-媽祖。 客家人是來自廣東的潮州,客家人很懂得利用山坡地,開闢梯田,直到現在的粄條、油紙傘,都代表著客家人獨有的文化,讓台灣更增添了一分特色。 清朝時,全民陷入吸鴉片的災難中,讓當時流出大量銀子,甚至發動了鴉片戰爭。 爆發牡丹社事件後,清朝派遣沈葆楨來台,他為台灣開闢道路,解除海禁,讓更多和人能來台開發,也被任命為第一任台灣巡撫,而劉銘傳則是開創鐵路、設立電報局,還開辦西式學堂,街道上還裝上電燈,在當時都是任人大開眼界的貢獻。 但是因為馬關條約,讓台灣陷入日本人的統治之中,還受到差別待遇,不管是工資、受教育或工作機會,一直到1945年日本戰敗美國,台灣才真正獲得自由。 民國50年代,瓦斯取代木炭,電力普及,家家戶戶開始有了冰箱、洗衣機,第一家電視公司於民國51年成立,大家才終於有電視可以看了!民國54年,政府首先於高雄成立加工出口區,製造許多工作機會,也讓經濟漸漸地成長不少,教育方面更有了重大的突破,民國57年,九年國民教育開始實施,讓國民具備更好的素養,雖然台灣在民國60年,台灣退出聯合國,但是當時的行政院長蔣經國,推動十大建設,讓台灣的經濟發展不斷向前,順利化解了危機,民國70年,台灣的自行車、鞋業、傘業,外銷全球。 民國80年,台灣的資訊科技產業,在世界上已經是舉足輕重的電子產品輸出國了!而政治上,也有了重大的改變,由人民自己選出總統,一切的改變,讓台灣變的更進步了! 雖然台灣退出了聯合國,但是只要努力拓展外交,必定能有更多邦交國的,像是慈濟等慈善機構,都非常有愛心新的幫助需要幫助的國家,因為愛心無遠弗屆,不分種族,只要有心,都一定能夠做到的。 台灣雖然遭遇多國國家的統治,但是台灣人並沒有因此而放棄,反而更努力的爭取自己的權益,當中必定也會有所犧牲,可是,卻也為其他人爭取到了應有的權利,因此,台灣慢慢的,一點一滴的正在進步,相信不久後,台灣一定能更邁向國際化的。 (三)討論議題 台灣什麼時候有人住? 誰是第一個台灣島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