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故事
參賽主題: 高職組--臺灣歷史  
作        者: 私立樹德家商職業學校-觀光科-一年24班17號沈佳儀
指導老師: 林鳳英  
書        名: 台灣的故事
作        者: 向陽
譯        者:  
出版單位: 財團法人群策會李登輝學校
出版年月: 2004
版        次:  

內容

(一)內容簡介

<<台灣的故事>>這本書,是為台灣寫的,也是為九到九十九歲的臺灣人寫的
說是台灣人不同的歷史階段奮鬥打拼重建台灣影像,發揮台灣精神的故事,
寫出荷蘭治台以迄於2000年首次政權輪替的台灣歷史軌跡先明在晦暗
是歷史長廊中的苦鬥和淚血.洗滌台灣心,充分了解台灣過去,就能掌握當下,開創台灣未來。

(二)我的心得

從台灣最早的主人南島民族寫起,逐一寫出四百年來從荷蘭.鄭氏王朝.清帝國.日本到中華民國接管台灣,這個婆裟大洋中的美麗島嶼,長期以來,在國民黨黨化教育下,臺灣人民被灌輸大中國意識,台灣歷史文化被打壓,台灣人民無法從真正認識自己的歷史文化,深感台灣人民在不覺醒,確立台灣的國家認同,則無法抵抗中國的併吞。面對新世紀的挑戰,台灣在做政治.外交.經濟.教育.文化.科技.環保,提出台灣國家的主張,樹立國人追求的標竿,有佐證台灣歷史的功用。

台灣以「福爾摩沙」的美麗名號走入歐洲世界,並且因此進入當時的國際舞台,一開始就說明了台灣的海洋特性,同時也決定了台灣此後必須與國際社會接軌的命運。日本以及來自中國的國民黨所統治,這些政權都是由台灣島外越過海洋而來,因此可以統稱為「外來政權」,他們的統治形態,被政治學者通稱為「殖民統治」。

最早台灣土地上的主人都不是來自中國漢人,這些出土的史前遺址提醒我們,他們根據生活需求發展自己的文化,豐富而又多元,只可惜他們沒有發明文字,來記錄他們的生活傳承他們文化。導致後來的台灣人誤以為漢人來台之前,台灣沒有文化。這樣眾多的原住民族群,自然反映出了豐繁多姿的文化形貌,這是與和漢族文化,泰雅族紋面習俗.賽夏族的矮靈祭.布農族的八部合音.排灣族的超自然與多神信仰.魯凱族的族靈崇拜.阿美族的豐年祭.卑南族的巫師制度,達悟族飛魚季…..等,都是台灣最豐富多樣的文化底紋。

荷蘭為了開發台灣的經濟產能,自一六三七年開始才引進中國閩南的漢人,前後約有二萬人進入台灣,協助種植稻米和甘蔗,這二萬名閩南人有來有去,但多數留在台灣,成為子孫口中的「唐山公」,在這塊當年不為中國政府管轄的土地上建立了最早的漢人社會。

1662年,鄭成功在「反清復明」不成之下,轉而攻進台灣,驅逐荷蘭人,結束了從歐洲來的荷蘭政權在台達三十八年的殖民統治。清帝國統領治台灣的政策因此相當消極,歷史學者指出,清帝國統領台灣,卻是在最後的二十年,最後清帝國開放棄台灣,把台灣割給日本,拋棄台灣人民,使當時的台灣成為「棄民」。這都很清楚說明了清帝國對於台灣也是一個外來的政權對台灣感情的淡薄。

台灣的民主運動早在1920年待就已開始札根,在日本殖民統治下,台灣成立了文化運動團體「台灣文化協會」,第一個政黨「台灣民眾黨」,還辦了一份完全屬於台灣的報紙《台灣民報》。1956年蔣介石七十歲生日前夕,為了表示它「虛懷納言」的雅量,特別向全國人民表示婉辭祝壽,希望各界提出建言,《自由中國》希望總讓言論自由,少管事。在民主化台灣的過程中,李登輝以開放和解禁的行動,一個外來政權逐步轉化為本土政權。

(三)問題討論(討論議題)

1.為甚麼清帝國最後對我們台灣感情淡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