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賽主題: | 施政主軸--世界一家親 |
作 者: | 私立樹德家商職業學校-應用外語科-一年11班10號張博祐 |
指導老師: | 謝珍元 |
書 名: | 日本•美の遠足 |
作 者: | 蒼井夏樹 |
譯 者: | |
出版單位: | 大塊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
出版年月: | 2008.8 |
版 次: | 初版 |
內容 |
|
(一)內容簡介: 一度認為書市中有關日本的書已經太多,直到看到蒼井夏樹這個名子,讀到她筆下的日本,突然間跳脫繽紛熱鬧的旅遊景點和設計議題,日本開始有了「人」的味道。許多人到日本尋找創意和設計的靈感,蒼井夏樹卻將兩者結合,得到一個「美」的思考,關於都市再造、關於文創發展,都在這個題目下,有了一個清晰的輪廓。 讀這本書,彷彿聞得到味道,聽得到聲音,觸摸得到質感。日本人的生活中有一種獨特的美學,以旅人的身分探訪這個國度,可以在各個領域裝載滿滿的收穫;但唯有在當地生活一段時間,才能深刻體會美學、設計與生活的真正關係,了解孕育這些美好和感動的種子深植何處。文中曾提到(P.6):「一起去遠足吧!冬天等待夏天,花見等待花雨,聆聽瀨戶內海心跳,發現搖曳鈴蘭繽紛,左腦攻打右腦,森林預見莫內,已知與未來,追尋與仰望,寺山修司的青春短歌,宮澤賢治的銀河鐵道,江戶下町散步,尋找小津身影,學習如何學習,學習如何感受,閱遊的不可思議,探索美麗可能天光、稜線、人間味,夕陽的風,仲夏的夢。」 (二)我的心得: 其實在翻閱這書之前,一直以為日本這個民族是很冷漠的,但讀完這本書後,我改觀了!其實日本人也可以很可愛,這本書不談日本的創意,而是用欣賞的角度引領讀者走訪日本,來一場「美」的學習之旅。作者用「遠足」代替了「旅行」,也就跟「時速20公里的風景」有同樣的思維,放慢腳步、深入了解才能體會美的價值。 這書總共分為四個部分來延伸觸角:都市詩學、美的學習、創意設計及地域再生。其中「都市詩學」是以歷史及生活為背景介紹東京各地區的特色。「美的學習」結合建築大師及學習來介紹各地知名的美術館。「創意設計」介紹了今年日本設計週活動、JR民營化後的創意能量及softbunk的廣告,說明創意離不開生活與需求。「地域再生」則強調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的歷史及特色,即使是發生過大地震的淡路島或是受重金屬污染的直島,都能再次復甦繁華。只要運用得宜,歷史與特色及過去所發生的事情都能成為設計的概念。 拿「直島」來說,一個連日本人都不一定知道在哪裡的小島,一個因為冶銅而被污染的島嶼,坦白說就是個被荒廢的小島。在日本ベネセ企業會長福五總一郎邀請安藤さん一起努力改造之下,重新賦予這個小島生命。一個連草都生不出來的小島!在20年的努力及改造後,成為一個寧靜又美麗的小島,讓來到直島的旅客可以靜下來好好思考「好好過生活」這個生命議題。之前我曾看過對直島的一些介紹、簡介及文案網頁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就是那顆大南瓜,沒想到又在這本書上看到了。放在直島渡輪岸邊,是「草間彌生」的藝術品,艷黃底黑點的大南瓜,大約有一個人左右的高度,當時看到照片介紹直想靠在這碩大的南瓜上拍個照。之後看了這本書,我才知道「草間彌生」長年為病所苦,她最著名的園點創作靈感,竟然是來自十歲時的幻覺,而南瓜呢!是日本人第二次大戰後,走過糧食缺乏困境所依賴的主食,因而日本人對南瓜可是有著深後共患難的情感。在直島的改造計畫中,邀請了很多藝術家在島上創作許多裝置藝術品,有了更多的故事及意義,我曾經有看過旅行社推出直島的團體旅遊行程,雖然父母也都有去的意願,但還是對於用大眾團體旅遊的方式卻步!一直還是期待有機會,要用自己的步調,慢慢的悠遊直島,所以我一定要學好日文,以便迎接那天的到來!就算不一定有機會可以住在島上安藤さん設計的旅館Benesse House,也想慢慢體會這個曾經荒廢被拋棄的小島,經由改造而復活的點點滴滴。 書中收錄有幾張照片,很完整的拍攝了Benesse House的外觀,我覺得有這麼一個「改造復活的故事」的小島,搭配安藤さん清水混凝土的建築風格很配! 畢竟,這個小島曾經有這麼一段令人難過低靡的過去,華麗、輝煌或雄偉的建築風,看來反而是一種諷刺,因為冶銅而被污染,不也是為了其他「繁華現代化」的一種犧牲,這樣的小島,需要的不是歌頌或美麗的外衣或者高科技現代化的改造,回到自然的原點就夠了吧!找回原本屬於小島的生命力,還給這個地方原本應有的寧靜和安寧的氛圍。地中美術館,一個讓人心靈沉靜的地方,有一些設計就是要人拋下外界塵囂,不要小看美術館內的空間設計,那都是藝術家們精心的巧思,仰望空中的天井,混凝土牆板間細縫裡的小草,讓人進入館內就失去和外在世界方向感聯絡的空間設計,安藤さん就是要大家拋下心中的煩惱罣礙,真誠實在的貼近自己的真心。 (三)討論議題: 他山之石,藉由本書的介紹可以發現,如要推薦國家特色景點成為受大眾歡迎的旅遊國度,這是需要經由精心包裝的,這種觀念大家都有,但如能從細節規則競爭能力,例如:「產品策略→消費者需求策略」、「價格策略→消費者願意支付成本策略」、「通路策略→消費者便利策略」、「促銷策略→傳播策略」的運用,這對台灣發展旅遊是否能更收廣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