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賽主題: | 高職組--臺灣歷史 |
作 者: | 私立樹德家商職業學校-流通管理科-一年09班號月培穎 |
指導老師: | 劉梅真 |
書 名: | 台灣的故事 |
作 者: | 向陽 |
譯 者: | |
出版單位: | 財團法人群策會李登輝學校 |
出版年月: | 2005年11月 |
版 次: | 第一版 |
內容 |
|
(一)內容簡介: 《台灣的故事》這本書,是為台灣寫的,也是為九到九十九歲的台灣人寫的。說的是台灣人在不同歷史階段奮鬥打拚、重建台灣影像、發揮台灣精神的故事。本書從台灣最早的主人南島民族寫起,依照歷史繫年,逐一寫出從荷蘭治台以迄於二零零零年首次政權輪替的台灣歷史軌跡。作者向陽為當代台灣著名詩人,以親切、活潑的文學之筆,書寫四百年來台灣先民在晦暗歷史長廊中的苦鬥和血淚,一改傳統歷史書寫的刻板嚴肅,可讀可誦:每章之後,總綰各族群作家寫出的詩文,既有佐證台灣歷史發展的功用,更有洗滌台灣心、召換台灣魂的深刻意涵。 (二)我的心得: 在這漫長的、超過四百年以上的台灣歷史長廊中,臺灣摸黑走過了看不到曙光的夜幕,只能在暗夜中苦嘆做不了自己主人的奴才悲運。 台灣曾經是荷蘭賺取中國、日本、歐洲大筆鈔票的貿易「據點」:曾經是鄭成功反清復明的「基地」:曾經是大清帝國解決中日戰爭失敗的「割地」:曾經是日本據以向南太平洋挺進,發展大東亞共榮圈的「跳板」:曾經是敗亡來台的國民黨政府反攻大陸的「堡壘」。 台灣,在這些外來政權統治的過程中,從來不是真正屬於臺灣人的台灣,從來不是真正的屬於臺灣人的家園。 台灣人,在這些外來政權命名的過程中,從來沒有權力稱呼自己是台灣人。台灣人當過荷蘭人、西班牙人、明帝國遣民、「清國奴」、日本人、中國人,就是從來沒有當過真正的台灣人。即使在已經進入二十一世紀的今天,台灣內部還是沒有人敢做自己的主人,不敢決定自己要走的路,不敢面對由人民直接選出總統的台灣就是一個獨立自主國家的事實。 台灣,已經建立了自由民主的機制,卻因為長久遭到外來政權統治,造成認同的混淆和主體意識的缺乏,到今天仍然無法建立一個包容彼此,而又能夠共同認同的生命共同體。 台灣,至今仍然借用「中華民國」的國號,扛著外來政權從中國帶來的國旗,這是歷史的無奈、國際政治現實的困境,台灣人可以勉強接受,但不能永遠接受。 台灣,至今仍然受到從未統治過台灣一日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權的恫嚇,五百顆飛彈對準所有台灣人的家園,威脅台灣人不可以獨立,連公民投票都要求兩岸和平也都不允許。這個至今仍不容許中國人選舉自己國家領導人、不容許青年學生上街示威、不容許毫無政治意圖的法輪功的極權政府,卻聲稱「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要求臺灣人接受以中華人民共和國為國號的「一國兩制」。台灣人可以忍耐,可以不挑釁,但絕對不可以屈從。因為台灣是我們的家,是我們共同認同的國家。我們在這裡出生、長大、成家、立頁,建立了我們雖然都還不滿意卻相當習慣的自由的生活方式,我們可以隨意評論政治,批評國家元首,可以據理力爭,為公共利益乃至個人私利上街抗議,不必擔心失蹤、下獄,不必害怕受到監視、控制,甚制驅逐出境的待遇而流亡海外,有家歸不得。 我們的先人,一路走過來,在台灣建立了新的國度,他們曾經流汗、流淚、流血,追求的就是這樣的夢。現在,我們完成了這個夢的絕大部分,我們這一代無可逃避,必須把這個夢的最後一個最小的、也是做重要的夢,圓起來。這個夢,是台灣必須成為一個正常而完整的國家。 一個正常而完整的國家,必然是根據歷史發展、生活文化,以及所有人民共同意志選擇的國家。因此,公民投票是這個國家全體主人表現共同意志最重要的民主機制,也是人民當家做主最關鍵的重要工具。台灣的未來,不能繼續任由他人決定,包括現在的執政黨或在野黨:台灣的未來,必須由全體台灣人共同決定。這就是公民投票的意義所在:只有如此,台灣的命運,才真正握在台灣人的手裡。 (三)問題討論: 究竟一般台灣人對這塊生養我們的土地有多少的感情與暸解?這個答案恐怕很難讓人樂觀。是不是要以身為台灣人為榮?還是和一派自認「是中國人也是台灣人」的投機者,全然隨著個人利益,不惜犧牲台灣前途,而隨時擺盪呢?這個擔心讓人不時地感到無比焦慮、不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