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得一見的原始文化
參賽主題: 高中職組(1)--臺灣文學  
作        者: 私立樹德家商職業學校-幼保科-二年28班號黃霈文
指導老師: 范世娟  
書        名: 台灣民俗誌
作        者: 劉還月
譯        者:  
出版單位: 洛城出版社
出版年月: 民國七十五年元月十日
版        次: 初版

內容

(1)內容簡介

此書是在台灣所有傳統民俗節慶,不管是你有看過的還是沒看過的這本書中都有介紹。例如:歌仔戲、鬥牛樂、八家將......等,但這些隨著年代的改變漸漸的消失。現在的人都反觀別的國家對民俗活動的態度,不得不令人感概萬千。就美國來說,洛杉磯每年盛大Rose Parade,耗資千萬元以上,美國政府不但不「曉以大義」,還熱烈地參與盛況,著名大學如史丹福、柏克萊等甚至還絞盡腦汁,設計新穎的花車,參與遊行。可諷的是,台灣的電視台更競相轉播。在這樣的新態下,我們的觀光事業除了著名景點外,又能請人看什麼?

(2)我的心得

我記得我小時候我會跟著爸爸去廟口看戲,他們是用唱的在演戲,他們身穿五顏六色華麗的服裝和頂著一張大花臉。而他們演的都是一些民間故事,那就是[歌仔戲]。我都會跟爸爸把所有的戲看完才肯回家吃晚飯呢!「我身騎白馬啊 走三關......」這段歌詞大家應該都耳熟能詳吧!這是在歌仔戲中最經典的對白,我常常會跟我爸爸在家裡就演起這一段呢!

當然,這本書不只有介紹歌仔戲還有很多不同屬性的傳統民俗節慶。但我還是喜歡歌仔戲。

任何一種民俗祭典,戲曲歌謠,大都是由於民間的需要,而慢慢行成為固定的形式。曾經風靡台灣很長一段時間,直至今日仍是老一輩台灣人心目中最喜歡的歌仔戲,原起之出也是民間為了娛樂需求、自唱自演之餘而行成的一種戲種。

歌仔戲發源地是在宜蘭,歌仔戲原本是宜蘭地方一種民謠曲調,距今已近百年。有員山結頭份人名阿助者,傳者忘其姓氏。阿助好樂。每日農作之餘,輒提大殼弦,自彈自唱,深得讚賞。好事者把民謠演唱對白,當時號稱[歌仔戲]。另外,該志並說明歌仔戲演唱形式:「台灣歌仔戲,為地方戲中後起之秀,現在受廣大觀眾歡迎。.......以台灣名謠、茶歌、俚歌、採取平劇形式、台步、服裝而混合新生的台灣戲,用台灣歌調演出來。」不過初期只是農間之際彼此得娛樂霸了。大約在六十幾年前,歌仔戲才開始登台演出。當初的目的是為了酬神,不久歌仔戲成了宜蘭地區酬神祭典的主戲,更迅速地擴散到全省,成為台灣最主要的地方戲曲之一。

歌仔戲跟其他劇種最大的不同之處再於唱詞,歌仔戲仍是指七字一句,四句一聯的台灣民間歌謠。戲目大都改編自哀怨動人的民間故事,曲調都已哀傷怨人之類的居多。另外也有歡樂詞、讚美詞、聯彈辭、送別辭、十二送哥調......等。儘管歌子戲跟本土人民有這麼密切的關係,也曾擁有過相當輝煌得局面,但依然抵擋不了電影及電視的侵略。之後他們改變演出的方式,一般的野台演出,在各種新的娛樂壓力下,大部分都有相當大的改變。有些劇團甚至雇請一些年輕又漂亮的女生,以半歌仔半流行歌的方式演出挽回日漸消失去的觀眾;歌仔戲發展至今,呈現的是一種悲哀。幸好傳統的歌仔戲並末絕跡,在各個地區仍看一、兩團在表演而已。

還有一個民俗節慶讓我感到害怕,從電視上看到都會感覺到那疼痛。那就是每年的元宵節,你一定會說元宵節哪裡會讓人感覺到害怕,不就是賞花燈、提花燈、做花燈嗎?有那就是在台灣的台東地區,每一年的元宵節台東都會舉行寒冬爺。日本人鈴木清一郎的「台灣舊慣冠婚葬祭與年中行事」中謂:「玄壇爺就是商朝武官趙光明,又稱趙玄壇,此人善於理財,終於積下巨萬家資。當武生伐討時,趙玄壇位商朝奮戰,不幸兵敗而為國捐軀......後來有一些好事之徒,在封神榜裡,給玄壇元師取名為銀主公王,並說如果信奉銀主公王,就可以招財進寶......。」民間傳說中,玄壇爺也就是寒冬爺。由於玄壇爺怕冷,每次出巡時,人們必須拼命往祂的身上丟鞭炮,已驅逐寒冷,故又名『寒冬爺』,在台東玉里的大圓環以及台東的天后宮前,每年元宵節,寒冬爺出巡境此,圍觀的民眾就會瘋狂的把成千上萬串的鞭炮往祂的身上丟,霎間煙霧衝天,火花四射,場面相當壯觀。

人們拼命把鞭炮往玄壇爺或寒冬爺身上丟,除了為祂驅寒的美意外,更因為相信祂是武將,遇到水火也無感到害怕,無論是玄壇爺的神像還是由人裝扮成寒冬爺的替身以及四位抬竹轎的人都有真神附身,根本不懼爆竹的攻擊,於是更毫無忌憚往他們攻擊。換言之,無論是轎夫或寒單爺,面對四面八方襲來的炮竹也不能躲避。他們最多只能用布巾把整個頭包住,只剩下一雙眼睛露在外面,抬轎的人身上還能穿衣服呢!寒單爺的替身卻必須赤裸上半身,想想看這樣的打扮進入鞭炮中,後果可想而知。

我覺得這再個世界上每一個國家都有屬於自己國家的文化,情感與信仰是密不可分的關係。所以我們不能遺忘 放棄我們的民俗節慶,反而要更加珍惜他們的存在。就像作者說的「民俗才是一切文化的根源」。

(3)討論議題

現在台灣有些民間團體去外國表演我們傳統的民俗表演,我覺得這樣很好可以讓更多人知道台灣有哪些跟別人不同的文化。也不會讓傳統名俗表演漸漸消失了。如果沒有這些人出國表演,在過幾年後,我們還有什麼文化值得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