囍事台灣
參賽主題: 高中職組(2)--臺灣歷史  
作        者: 私立樹德家商職業學校-資處科-三年15班號蔡亞欣
指導老師: 李如倩老師  
書        名: 囍事台灣-囍事台灣
囍事台灣
作        者: 陳柔縉
譯        者:  
出版單位: 東觀出版社
出版年月: 2007年01年05日
版        次:  

內容

一•內容簡介:

這本書用囍事來記錄台灣的歷史,台灣人對於西方的結婚禮服,從無法接受到習以為常,甚至取代了鳳冠霞披,書中以一些實際的例子,來說明西方的結婚禮服引進台灣的歷史。

說到當時的台灣,接觸到新鮮事的時候,發生了許多逗趣的事,像是:台南有位姓郭的在小吃店和人打架,但是原因竟是為了「搶電風扇」,在這本書中也記錄了台灣的許多第一次,像是第一家麵包店是哪一家?、第一台冰箱漲什麼樣子?第一波西式婚禮是怎麼舉辦?

書中的海水浴場,說明了台灣南島民親海的特性,在書中的海外旅行,1900年時26歲的吳文秀,為了國際禮儀削髮解裝,到巴黎參加萬國博覽會,積極的推銷台灣茶葉,使台灣的烏龍茶被評為「金牌」好茶。

二•我的心得:

我覺得這本書就好像是台灣史的野史一樣,原來死板的歷史有這麼有趣的一面,讓我對歷史有了新的見解,這本書讀起來十分有趣!原來在歷史的演變下,生活的步調也跟著改變,現在的白紗,原來有一段辛酸的血淚史,當人在接受新的事物時,有時候會因為自己的刻板印象而會有所排斥,但是要懂得去嘗試。

書中說的海外旅行,拓展了台灣人對於外界的認知,也進而把台灣的名產帶往國際,讓大家也看看在台灣也是有很多特優的東西,這本書用了樂觀的心情去看待歷史,增添了許多樂趣,讓我印象深刻!原來歷史也可以這麼的詼諧。
這本書不僅記錄著日治時期的台灣史,也記錄了人民的生活史,以前的白紗是有錢人才買的起的東西,在現在卻是普及化了,可以見得台灣人的生活也漸漸的提升,新的文化開創了新的生活,讓人民在生活中學習不同的文化,線再台灣已是一個多文化的社會,到處有不同的人種、不同的語言,這一切都是因為歷史的演變,帶動了整個台灣的生活動態。

雖然接納了外來的文化,但是也是要好好的守護傳統的文化,可以把兩者皆合,成為新的文化,雖然人是追求著潮流走,但是也要好好保護自己本土的傳統文化,不讓自己本土的文化消失。

這本書記錄了台灣早期接受西方文化的過程,讓我們可以清楚的了解早期的臺灣人看待新文化的看法,現代人面對新的文化,總是樂於嘗鮮,追求新的潮流,讓自己成為新時代的新新人,看過許多傳統文化漸漸被遺忘的報導,讓我覺得很遺憾,雖然追求新文化是一件美事,但是也不要忘記要保留傳統文化,讓它能生生不息的存在於台灣,不要讓它成為一種歷史、成為一種過去,不忘本是一件重要的事,看到以前和現在面對新事物的看法有所不同,雖然兩者皆有好也有壞,但是唯一重要的事,我們可以不斷的追求新的事物,但是一定不能讓傳統文化就此消聲滅跡。

看到文章中有一個人為了電風扇而跟別人打群架,進了警察局的事,就讓我覺得有趣,稀少的東西總是會讓人特別珍惜,看著這本書,讓我覺得增加了不少歷史知識,也深刻的了解到生活其實也是一種歷史,生活的演變也是台灣的一個重要的歷史,台灣就像一個小孩一樣,在歷史中慢慢的成長,我們也要在歷練中學習成長,讓自己更加好,閱讀歷史不僅可以了解先民開墾土地的辛勞,也可以讓自己了解到要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一切的結果都是要靠自己去完成,用愉悅的心情去探討歷史,真的格外的新奇有趣!

希望可以用各個不同的角度去了解、欣賞歷史,讓歷史不再是一個死板板的東西,有時候用不同的角度去看歷史,會有不同的見解、有不同的感受。

三問題討論:

歷史不是只有戰爭、相爭,也是有詼諧的一部份,雖然接受新文化是一件好事,但是我們也要好好守護自己的傳統文化,別讓屬於本土的文化消失,這樣就失去了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