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歷史
參賽主題: 高中職組(2)--臺灣歷史  
作        者: 私立樹德家商職業學校-觀光科-一年23班號楊芳伶
指導老師: 黃雅麗  
書        名: 發現台灣(上、下)
作        者: 天下編輯著
譯        者:  
出版單位: 天下雜誌(書籍)
出版年月: 1900年01月01日
版        次: 初版

內容

一、內容簡介:

十七世紀初葉,西歐各國已進入航海時代聖期,西班牙、葡萄牙、荷蘭、英國『為了胡椒和靈魂』,積極的向東方擴張勢力與版圖,開展貿易並且傳教。東方之國:日本,德川幕府始奪一統政權,為徹底進行『強本弱末』,而下令將日本本國鎖國,不讓外來民族進入貿易、傳教與同化。同一時間,在中國,中央集權的明朝已接近尾聲,並且為了長期干擾人民與政府的倭寇與外夷,也如同日本國一樣,實施『海禁』政策,閉關自守,而這海禁政策,也使的中國與外界脫節,埋下日後中國被列強所瓜分的巨型種子。

二、我的心得:

看了書中的內容,讓我更深一層的了解台灣歷史的發展,因為以前國中時,課本上只是大慨了描寫各個時代的重要事件、時代變遷與君主和人民民間的狀況,若沒有非常深入的探討各個事件與發生的成因,其實,歷史上的事件並不是我們想像的這麼簡單,而是非常複雜且多變化的,如果對於問題沒有很深入的去研究與了解,是非常難了解事情的始末開端,俗話說:『旁觀者清,當局者迷』,當事者往往無法跳脫出事情的圈子,不斷在裡頭打轉,不斷沉倫在問題之中,卻不曉得要去了解問題是如何發生,只是一昧追求他人的做法。
如果可以變化方式去實踐的話,並深入與了解問題、解決問題,這才能稱的上是精明的人們。

在西元1840年代,中國人吸食鴉片的費用,幾佔清廷政府收入的一半。鴉片戰爭爆發,戰火波及臺灣,也把中國帶入一個砲聲隆隆的世紀。樟腦、茶、糖、組成最早的『台灣第一』隊伍,隨者淡水、安平、高雄相繼開港,台灣成為國際經濟體系的一環,但是卻演變出一連串的問題。雖然台灣是茶、樟腦、糖、的世界主要產地之一,但是台灣人卻因眼前的利益而不知珍惜與保護,經過幾十年掠奪式的開發後,這些原始的『台灣第一』好景不常,幾近消失的地步。
中國人從來不想,到了將來,他們再也無法享受樟腦的芳香、蔗糖的濃郁甘甜,而是嗅著人工的芳香劑與吃著人工的糖精。最後,他們僅在砍去樟樹的地區種著藍草或茶樹,原因是這些植物能讓他們在短期內獲得豐厚的利益,這就是人性,人們的貪婪、無知、自私,如果不在節制,相信我們很快就會被自己所毀滅的。

我們慣於自稱台灣是寶島,過去三十年幸而經濟發展有成,不只常把經濟奇蹟當做口頭禪,而且迫切地到處推銷台灣經濟發展經驗。回首前塵及環顧國內的狀況,我們發現,我們所擁有的自然資源豆嚴重不足的,所謂經濟奇蹟是一大群優秀人力資源在有利的歷史條件下很艱辛地創造出來,在既經發展至目前的階段,先人們以血汗為我們累積的經濟發展基礎遺產就快要被我們消耗殆盡,過去我們一再沿用的經濟發展模式也不適用於我國今後的發展。由眾多工業國家經濟發展的經驗以我們以及我們目前所處的大環境著眼,科技立國是唯一的前途。

四百年來,台灣由孤立經濟,經與日本經濟連在一起,進而在台、美、日的三軸經濟關係中扮演配角的角色,而今則在亞太經濟圈客串演出,這個進展是以經濟實力為後盾。在可預見的將來,地球村仍是個不平衡的地球村,主要購買力仍會集中於工業國家,如果我們希望在這地球村扮演適合的角色,台灣這個出口經濟體就必須進軍全世界,科技產品當然扮演更重要的任務。但科技立國絕不是口號,更不會一廂情願地自然演進成功,故現在所做的重大決策將決定二十一世紀台灣的經濟前途而且人力的資源正是臺灣最大的競爭力之一。

三、問題討論:

為何中國和日本同樣閉關,卻有兩種不同的發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