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台灣共舞:永續環境生態之路
參賽主題: 施政政策(1)--永續環境  
作        者: 私立樹德家商職業學校二年16班號朱璽文
指導老師: 葉曉雯  
書        名: 應用倫理研究通訊-環境正義-與台灣共舞:永續環境生態之路
作        者: 李賢淇
譯        者:  
出版單位: 應用倫理研究通訊
出版年月: 2005年11月
版        次: 第三十六期

內容

(一)內容簡介:

近年來,環境保護與生態破壞和設置廢棄物處理場之議題,也常因政府或場主與民眾溝通不良,爭端與抗爭不斷的發生。我期望學生們修此課程之後也許有一天他們能成為台灣的「環保尖兵」;應用科學技能及態度來思考、批判、以及分析有爭議性的環境與生態的問題。特別是近來隨著經濟高度發展,台灣用地已經趨於飽和,連帶地環境生態亦常常遭受到天災與人禍的破壞,著實對國家未來經濟發展形成困擾,也對台灣永續發展形成障礙。如果我們能讓民眾了解到所有的生物包括人類都是自然界組織中的一環,它們在物質與能量上均直接或間接彼此相依存,人們將會以重視環境與生物互動價值觀的哲理,達成建立永續環境發展理念之目的。

(二)我的心得:

台灣的生態環境愈來愈糟糕,從前被葡萄牙人喻為「福爾摩沙」之美麗寶島的台灣,那樣的光景已漸漸消失。常說景物依舊、人事已非,現在地球再持續破壞就可能「面目全非」。

科技的進步、經濟的發展,看似美好的未來只是表面,其實根本的環境生態並沒有跟著進步、甚至還會走向滅亡。沒有了良好的環境生態,卻有再好的科技也是枉然;地球的生命追隨的時間奔走,人類也依賴著科技的進步,但是留下來的負面產物正在破壞生態,進而影響人類健康,地球的生命也跟著在消耗。地球還有多少生命可以讓人類這樣的繼續破壞下去呢?人口不斷的日益漸增,若再繼續不當利用現有資源、甚至去破壞生態,地球未來一定會超過負荷,發生的後果恐不堪期想。

閱讀的當中,書內有提到:「台灣地區環境負荷,在人口、機動車輛、製造業、養豬、初級能源消費等密度上與歐、美、日等先進國家相較,頗為沈重。」這可不是未有根據。新聞曾經亦有報導過,台灣對環境汙染取得第一名的〝成績〞可不少:「台灣的消費行為對地球環境造成的壓力是全球人平均的3.42倍,竟然排名世界第一」、「台灣水產品重金屬污染第一」、「台灣地區無論在工廠密度、車輛密度、能源消耗等方面都排名世界第一,人口密度則為世界第二」、「環境負荷,空氣污染政策演進,台灣的環境負荷已達世界第一,人口增加快速,已是世界上人口一千萬以上國家中排名第二;機動車輛是日本的2倍、美國的20倍以上,排名世界第一;工廠密度每平方公里有2.74家,也是世界第一」、「排出的二氧化碳,台灣全世界佔第22名,佔了全世界排氣量的10%!」。這樣的成績單可不是每個人都可以樂觀看待的。

台灣也是地球的一塊生命,地球只有一個,台灣也只有一個,這樣的嚴重課題若不再重視,可不是一時即可挽救的回來。以人的身體器官來說,五臟六腑缺一不可,某部位的器官受損會導致人的身體壽命在減少,將相同情況若比喻為地球,同理相當,甚至更嚴重,台灣病了、地球也就慢慢變得糟糕。但不可類同比喻的是,人病有藥醫,地球呢?我想地球的病危通知已經發了好幾張,那誰來照顧地球、搭救地球?預防甚於治療,或許預防已經為時已晚,然而剩下治療的最後辦法可不能再忽視。以萬物之靈來自栩的是人類,擁有智慧、學習能力的人類卻不能好好的想想地球對人類的重要性,不把握而破壞,這樣真的能有資格稱為「萬物之靈」?

倘若沒能取代的世界只有現在能擁有,何不把握現在?未來地球萬一真的因為人類這樣糟糕的生態環境而毀滅了,那這世界永遠只能寫下歷史卻不能創造未來。

(三)討論議題:

書中提到,改善隨性想怎麼樣就怎麼樣的不良習性,應積極主動加強生態環境更趨良善。

現在不僅台灣的生態環境遭破壞,全球的環境議題更需要去討論。台灣的生態環境日趨惡劣,壟罩在汙濁泥濘的環境下,然而僅有少數的環境生態保育是追不上正在破壞地球的腳步,或許微小的力量能積少成多,但團結力量大,維護環境需要大家的力量,較能發揮更多的有效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