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體不滿足
參賽主題: 關懷身心障礙之朋友  
作        者: 私立樹德家商職業學校一年18班58號周冠妙
指導老師: 賴哲彥  
書        名: 五體不滿足
作        者: 乙武洋匡
譯        者: 劉子倩
出版單位: 園神出版社
出版年月: 1999年9月
版        次: 初版

內容

(一) 內容簡介
以下是我對於「五體不滿足」此書中,印象最深刻的部份:

●殘障只是我身體的特徵,沒必要為身體上的特徵而苦惱!(P.258)

●「一月十五日,關東大雪」,可是我還是抵擋不了一年兩次的「大減價」誘惑。
電動輪椅對抗大雪後,我在最喜歡的名店,搶到去美國可以派上用場的毛衣,還有老早就看中意的襯衫;我得意洋洋走出店,還得繼續跟大雪博鬥。(P.250)

●我不想斷言戀愛與殘障無關,不過,我認為最重要的是「不用殘障當藉口」。誰會覺得退縮、自卑的人有魅力呢?(P.129)

一個沒有雙手、雙腳的男孩-乙武洋匡,突破自身殘障的界線,自信洋溢、堅忍奮鬥的發揮才能,進而創造生命中亮麗的奇蹟。這不是童話裡的故事,而是一個發生在日本的真實事蹟。

然而成功絕非偶然,在精采故事的背後,除了作者本身的努力,更是許多貴人對他的助力。首先,父母親沒有因為他身體的殘缺而放棄希望,反而積極鼓勵他嘗試更多「不可能的任務」-平常人輕而易舉,而對殘障者是困難的;求學階段,老師給予許多關愛,卻不允許殘障的他有學習上的特例,此外同學的愛心和熱心,更是給他莫大的鼓勵、支持、與希望。

乙武在此書以輕鬆幽默的筆調訴說著自己的故事,對生命中充滿樂觀與勇氣,藉此鼓舞我們努力向上。

(二)我的心得:

大概在國一時,就曾看過這本書。最近再將它讀過一次,雖然,每次讀過的感觸不盡相同,但不變的是-深深的「感動」。

假想,有一天,我們週遭的女性朋友,滿懷欣喜與期待的懷胎十月,生下的寶寶竟和乙武洋匡一樣『五體不滿足』-沒有雙手或雙腳,此時,家人會如何看待這位媽媽,而媽媽又會如何對待她的小孩呢?事實上,社會中有不少案例是,身為父母的根本無法接受孩子殘障的事實,而殘忍的遺棄那可憐的生命,「遺棄」不僅對孩子產生莫大的傷害,更造成社會問題。然而,乙武的故事中不曾有「遺棄」,裡頭充滿人性慈愛的光輝,母親見到他時的第一句話:「好可愛的小孩子啊!」;這使我想起另一本書『用腳飛翔的女孩』-蓮娜瑪莉亞,她的母親第一眼看到蓮娜,沒有雙手、兩隻腳不等長,說的第一句話也是和乙武的父母一樣;他們的身體雖然有殘缺,但他們比我們更有勇氣活下去,甚至活得比我們精彩,我們難道都不會覺得慚愧嗎?

『五體不滿足』這本書的前面附上一些乙武前來台灣的照片,我覺得從他的眼神裡看到成功與自信;在他求學期間,有很多關懷他的老師及同學,並沒有把他當成有殘缺的人,反而讓他學著做所有的事,教他獨立,畢竟如果什麼事都幫他做好,會讓他養成依賴的習慣,而讓他自己動手去做則是給他最好的幫助。

乙武的父母一直把他當成一個正常人,我覺得他本來就是正常人,只不過沒有雙手和腳,他也是母親辛苦懷胎生下來的;如果在一般家庭裡有一個像乙武這樣的小孩,一定會被保護好好的,不讓他做這做那的,甚至不敢將他帶出門只因為怕丟臉,然而家人的反應是這樣,想必小孩子則會更畏縮、封閉自我、自暴自棄、自哀自憐;現在的人常會抱怨、不知足,抱怨沒有新衣服、新鞋子穿,抱怨東西沒有比別人好,記得一句話是這樣說的:「不要抱怨沒有鞋子穿,有的人連腳都沒有!」而我的感想是我們都很幸福,也該感到知足才是。

記得小時候,如果在路上看到一些身體有殘缺的或是智能不足的人,總會多看他們幾眼,縱使我們只是出自於好奇沒有惡意,可是,看在他們的眼裡很不是滋味,自然而然頭也低了,也更不敢出門了,變成這樣也非其所願,就像我們每個人有高矮胖瘦之差異,也不是我們所能決定,除非是後天因素,否則一切都是註定好的,那外表既然是註定好的,我們是不是更該幫助他們心理的成長,讓他們知道自己是有用的,並不會比別人差,能夠多給與關懷而非異樣眼光,讓其瞭解「天生我才必有用」,自己也能有一番成就,可以是口足畫家、音樂家,甚至指揮家,只要他願意!

做事很容易,但要踏出的第一步是很困難的,如果沒有他人的關懷、肯定,他們或許就不會有勇氣走向人群,把自己的才能表現出來,站在人生的舞台上展現自我;所以從今天開始,每當我們在路上見到需要你幫助的人,記得,伸出你那友誼的手,讓他們知道,他們並不孤獨。

(三)討論議題:

如果班上出現一位『殘障,行動不方便』的同學,我們該何幫助他(她)?
如果自己因為意外事故,導致身體方面的殘缺,你會如何面對現在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