璀璨東方──故宮文物行
參賽主題: 璀璨東方-故宮文物珍品展  
作        者: 私立樹德家商職業學校二年03班號王建勝
指導老師: 邱玲齡  
書        名: 璀璨東方─故宮文物珍品展
作        者: 高雄市立美術館
譯        者:
出版單位: 國立故宮博物院
出版年月: 200312
版        次: 第一站

內容

一、內容簡介

為了讓更多民眾分享文化資源,國立故宮博物院168件珍藏大規模出宮巡展,其中翠玉白菜、肉形石、清明上河圖等「鎮宮之寶」都是50多年來首次離開故宮,意義極為重大。故宮院長杜正勝說:「三大珍寶齊聚一堂,除了故宮本院,不可能再同時出現,以後也不會再有這種盛況」。

「璀璨東方─故宮文物珍品展」由國立故宮博物院、高雄市政府、中國時報系、高雄文化基金會、教育部等單位主辦,第一站是在高雄市立美術館,展出文物上週末運抵高美館,消息在當地造成轟動。高美館的展期至93年3月21日,接著,這批瑰寶將移師南投草屯國立台灣工藝研究所,續展至7月4日(節錄自92年12月22日中時晚報)

二、我的心得

一陣嘩然的驚嘆──真美的白玉苦瓜呀!

這是上國文課時,老師向大家所介紹的一首詩,作者是余光中教授。「錦荔枝」光滑瑩白的玉肌真是迷人,見了白玉苦瓜的詩圖之後,心中對故宮博物院所珍藏的稀世珍寶,充滿了想一窺究竟的慾望,在上學期末,老師帶來了一個令人驚喜的消息,就是高雄美術館,即將展出故宮文物,而主角正是久仰大名、巧奪天工的──「翠玉白菜」。

對於這令人振奮的新聞,既興奮又期待。果真,一開學,老師就立刻帶領全班同學至高美館,參加「璀璨東方──故宮文物珍品展」,由於時間相當短促,所以我更加用心的聆聽導覽及觀賞。藉由導覽人員的介紹,得知此次展覽的三大寶物為「翠玉白菜」、「肉形石」、「清明上河圖」,而故宮館藏品多達七十萬件,所以,只能分批展示。此次南來展出的兩百件作品,都是古代帝王所珍藏之物,能一覽稀世珍寶,三生有幸也!

而這些文物是如何被創造出來的呢?可由以下四個角度來探求:
材質到作品──匠人如何選材、用材。
象徵與意涵──細細品味圖像的比喻。
藝術與生活──精緻的生活用品。(例如:清明上河圖)
新鮮有趣──外來文化的影響。

再來,容我先簡介此展的精華!

首先看到的是「帝學」。何謂「帝學」呢?據說這是宋朝皇帝,為了教導皇子成為一位好皇帝的教材,而書套上的玉龍,名為「螭」,「螭」之意為小龍爺,及意味此為皇子所讀之書。

「大清皇帝聖訓」,是清朝皇帝上朝前皆須恭讀的書,以此勉勵帝子能繼志述事。而響琢、耳環、指甲套、戒指等黃金飾品,是子女陪嫁之物。還有少見的長形的飾物──扁方,原來是清宮女子梳旗頭用以固定髮型之飾品。

據中藥書記載,犀牛角具有「解熱」的功能,而犀牛角因材質較硬,故匠工需利用一種化學藥劑(角鹼)使其軟化後,才行雕刻。在堅硬的牛角上刻出「犀牛杯」如此精緻的作品,實屬不易,不禁令人敬佩工匠之巧藝,尤其深感行行出狀元,豈只是唯有讀書高!

「天工開物」,是中國第一本介紹工藝的書,分為「三院十八篇」。其中「採玉」一篇對當時如何採玉,有詳細的說明。原來回疆人是利用夜間月光的照射之下,見水中的反光,來尋找玉石,好聰明啊!

「玉五老山子」,傳說宋神宗年間,有五位長壽的老人,常聚在一起吟詠嘯歌,並何稱「睢陽五老」,依天成之色澤雕出玉畫,是件玉雕作品,可見玉匠之精心創作。由此可知,藝術的創作不正是文化的產物!

「太平有象插屏」,據說是皇帝讀書時擋風之用。「清玉貓蝶」、「紅玉髓福壽洗」……等,說明了藝術品象徵之意涵,也證明了中國人生活的美學。

當然,此次特展的主角「翠玉白菜」,據說是光緒皇帝的妃子之一──瑾妃的嫁妝,白色的部分,代表女子清清白白,白菜上「螽斯」蟲,代表多子多孫,古學專家依此判斷它是瑾妃的嫁妝。看過「翠玉白菜」後,讓我大吃一驚,圖片看起來這麼大,但實物卻很少,不過小而傳神,讓人不禁讚嘆匠工之巧手啊!當下,腦中浮現余光中的新詩「翠玉白菜」───
『你已不再僅僅是一塊玉,
一棵菜只因當日,
那巧匠接你出來,
卻自己將精魂耿耿,
投生在玉胚的深處。……』

的確,玉匠之精魂已融入藝術品之中,與之傳世不朽了!而眼前的白菜,將我的思路帶回到玉匠的時空中,彷彿可見玉匠那專注的眼神、靈巧的雙手,正聚精會神一刀刀的雕琢,也許當初連那玉匠也沒想到,那一件小小的作品,至今能留芳千里萬世。順著白菜的線條由上而下,亦讓我有所感悟,翠綠葉上,栩栩如生的「螽斯蟲」,牠讓我看到的是強盛的生命力,也象徵中國人的生命哲學──多子、多孫、多福氣!而溫潤剔透的白玉、象徵出嫁女子的節操──清清白白。白菜,有一天會腐朽,但經由「翠玉白菜」所展露的匠工精神及其中所深藏的人生智慧,證明生活的美學已蘊藏於藝術之中了!

此外,展出的善本書如:三國演義、西遊記,圖、文、字並茂,是文學和藝術的結合。而清院本「清明上河圖」詳細描繪當時社會生活的景象,也就是寫真的民俗畫,有了這張圖,可以讓我們對古代風俗民情,有更具體清晰的認識。自北宋張擇端畫出第一張的社會生活寫真圖至清代的版本,在在留下了歷史的見証,不禁令人為之肅然起敬,更令人興起懷古之情!

此次參觀,使我對於一些藝術品的欣賞,有進一步的了解,例如:富貴人家所用器物極盡考究,表現上層階級的氣象與排場﹔運用吉祥的符號,已表達希望生活中充滿福祿壽的好事情﹔或是像古代尋求靈感,營造古樸的氣氛。這些文物進入了使用者的生活,也具體反映了古人的生活美學,無論促成他們創造的,是無名的工匠,還是史上有名的藝術家﹔是被遺忘了的民間收藏者,還是紫禁城裡的帝王。每一件文物都有故事,而千百年來他們所說的正是人的故事,這不就是人文之美!

自然、技藝、與人文的對話,凝聚在一件件的藝術品上。直到今天,當我們走進展覽廳,觀賞這些藝術品時,我們所看見的,正是人類因追求意義與美感而進行的無數嘗試與創造,穿越了歷史的縱深,依然璀璨發光。正如詩人余光中在「白玉苦瓜」一詩中所讚──
『久朽了,你的前身,唉,久朽。
為你換胎的那手,
那巧腕千眄萬睞巧將你引渡,
笑對靈魂在白玉裡流轉,
一首歌,詠生命曾經是瓜而苦,
被永恆引渡,成果而甘。』

看到這麼精緻的藝術品,令我不佩服玉匠的功夫之深。想起所閱讀過的書籍介紹,玉的硬度相當,若要雕刻,在古時候,需要大大小小的器具,甚至需要細沙來磨製,以柔克剛的方式來雕琢,這當中所花費的時間,可想而知﹔從刻、琢、磨甚至到最後的打光,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也讓我得知恆心的道理,尤其在欣賞這些藝術品的同時,也令人心生崇敬。

充實的時間,總是令人覺得短促,心靈是豐富的,直覺得獲益非淺、收穫良多、不虛此行﹔當下,除了讚嘆,就是對中國文化的崇敬與仰幕!

三、問題討論

1、在參觀後「璀璨東方─故宮文物珍品展」,你是否覺得意猶未盡阿?

2、除了「翠玉白菜」上的「螽斯」所代表著多子多孫的涵義外,您對於其他文物中所展露出的涵義為何?能臆測到雕刻家當時雕刻的心情嗎?

3、對於「清明上河圖」,您對於畫家的手法為何?是讚嘆呢?還是覺得這只是畫家的思想空間所呈現出來的呢?

4、對於「肉形石」的外型,是否讓您覺得飢腸轆轆、想咀嚼它一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