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的海洋世界
參賽主題: 海洋文化-關懷生命  
作        者: 私立樹德家商職業學校一年07班號李姿瑩
指導老師: 王明妮  
書        名: 海洋生物漫談
作        者: 邵廣昭、楊瑞森
譯        者:
出版單位: 台灣書店
出版年月: 199903
版        次: 初版

內容

一、內容簡介

台灣四面環海,但國人對海洋的知識卻相當匱乏,在不關心、不了解及盲目開發與利用的情形下,珍貴的本土海洋生物及生態資源正在快速地被摧毀。因此,本書深入淺出地引導讀者走入台灣的海洋世界,書中涵蓋海洋環境的意識、海洋生態系的描述、海洋生物的介紹以及海洋的開發、利用及保育。

二、我的心得

海洋是一切生命的起源地,浩瀚的海洋一望無際,海浪起起伏伏,天晴時,澄清透澈的海水是那麼地藍;刮風下雨時,猛烈雄偉的海浪,是那麼的兇猛,像一頭可以吞噬任何東西的巨爪。海洋中蘊藏著地球上最豐富的生物資源,幾乎涵蓋所有的動植物,蘊藏著無窮的生命力。這些生物為了生存,都各自具有一套適應方法,他們相互依存使海洋生生不息,也讓這個充滿生機也充滿危機的神秘海底世界常引起人探索的好奇。

就以珊瑚為例,各式各樣多彩多姿的珊瑚,造就了美不勝收的珊瑚礁生態系,成為海洋生態系中最引人注目的一群。由於珊瑚礁地區是海洋中生物多樣性最高、生物量最豐富的,常與珊瑚礁互相依存棲息的,就讓人眼花撩亂、嘆為觀止,也因此珊瑚礁又被大家稱作為是「海中的熱帶雨林」。珊瑚礁對其生長的環境要求十分地嚴苛,它們只能夠生存特定性質的水域中,而且要有充足的陽光,因此形成一種特殊的環境指標。

珊瑚礁地區提供各型生物最佳的棲息、生長、躲藏、攝食、繁殖之場所,再加上生物與生物間密切的共生關係,在食物、空間等資源方面的有效分配利用,造就了生物種類的多種性。其中最值得注意的即是共生現象,除珊瑚與共生藻外,其牠動物之間也有,如海葵與小丑魚、寄居蟹與海鞘等,都是很理想的共生例子。

珊瑚礁物種雖多,生產力雖高,但並不表示它很堅強穩定,所以珊瑚生物很容易被利用過度而使礁區生態系一蹶不振。珊瑚礁所可能遭受的危害,除了環境中有種種自然因素如颱風、病害、遭受其牠生物掠奪致使其遭受損害,但是它們影響的時間很短暫,只要足夠的時間,就又會迅速成長恢復。無論如何,人為的因素對珊瑚所造成的傷害是長久且廣泛的,這些可能是長期的無形殺手,永遠無法挽回的傷害,如流入海洋的污水,會破壞近海的珊瑚礁,此外一些工業廢棄物、油污及漁船的沉積物等也都會危及珊瑚礁。其中廢棄物不僅破壞了珊瑚美麗的景觀外,對海洋的生命也是一種危害,如魚類被漁網或塑膠袋糾纏住無法逃脫以致於死亡,所以每個人都有責任適當地處理自身所製造的食物,以減少對無辜生命得危害,也減少對珊瑚的威脅,不要讓原本生意盎然、五彩繽紛的海底景觀成了一片死寂。

海洋中有著無窮的生物,像是微生物、浮游植物、浮游動物、無脊椎動物、脊椎動物等等。不過,在這麼多的海洋生物之中,最為大家所熟悉和關心的,應該是「脊椎動物」了,我們人本身是脊椎動物,故和脊椎動物的血緣較相近,對它們的認識也最多。魚類正是脊椎動物中,種類和數量中最多的一群,其中最特別的是珊瑚礁區的魚類,如金鱗魚是夜行性的魚類,晚上才出外覓食、鸚哥魚會由口中吐出黏液窩來保護自己、蝦魚倒栽停留水中,則有隱藏的效果。千奇百怪的形態常令人嘆為觀止,珊瑚和珊瑚礁魚類的關係可以密不可分的,但是在現今的環境下,這些魚類都不斷的正在銳減當中,像體色鮮豔的花斑皮剝存魨、極為珍貴的管皮鯙、成群出現在礁區的笛鯛,或成雙出入的蝶魚等,早就已不知蹤跡了,在台灣海域中消失滅絕,因此保護珊瑚,也就等於保護著這些珊瑚礁魚類資源。

隨著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科技的不斷進步,各種工業突飛猛進,人類開發資源的能力也大大的提升,直到最近這幾年,保育觀念逐漸覺醒,人們才開始警覺到海洋生物資源及其生態環境已遭受人們過度開發、未經處理的家庭污水、工業廢水、垃圾等,經由河川流入海洋使海水間接承受相當大的污染、棲地遭到破壞以及非法毒、電、炸魚等影響,比起陸地生態系所受到的衝擊,可以說是有過之而不及,也使人們重新思考海洋資源的開發方式,珍貴的資源一旦遭到過度捕殺,將會一去不復返,永遠從地球上消失了。因此,為了能有效保護海洋環境永續發展與利用,推廣海洋保育教育最為重要,讓人們知道,惟有保持一個健康的海洋環境,並採取謹慎適當的開發方式,海洋資源才能真正地「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並體認健全的海洋生態系的重要性,進而熱愛海洋,願意守護海洋,這股自發性的力量對於推廣海洋保育政策會有莫大的助益。

三、問題討論

在現今的海洋世界中,有很多生物遭受到人類的迫害,更有些瀕臨絕種的生物也在其中,身為人類的我們要如何去保護它們,讓它們的生命得以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