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賽主題: | 臺灣歷史記憶的三十三本書 |
作 者: | 樹德家商三年03班號王憶涵 |
指導老師: | 嚴以鈞 |
書 名: | 倒風內海 |
作 者: | 王家祥 |
譯 者: | |
出版單位: | 玉山社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
出版年月: | 1997年10月 |
版 次: | 初版二刷 |
內容 |
|
一、內容簡介: 小說一開始伊尼卜斯(女巫)的夢兆預言─「災難自海上而來,降臨在我們身上」─原來這個被災難降臨的「我們」,不單指西拉雅伊尼卜斯眼中的麻豆社,還涵括鄭氏以前在這片土地上所有的先住民與統治者。小說主人公沙喃,因為鹿皮交易,由一個單純獵人變成遊走於原始與文明社會的貿易通事,當原始遇到文明,壓迫剝削殺戮也隨之而來,註定了這故事最終的悲劇性。 二、我的心得: 在閱讀<倒風內海>這本以台灣歷史為主軸的小說以前,我對十七世紀的台灣僅僅認識的部分僅限於歷史課本上所教的內容,透過<倒風內海>深入地描述了那段台灣被荷蘭人統治的歷史,並且敘述史實的角度是以台灣原住民西拉雅族的角度來描寫。書中開頭以巫婆的夢兆「災難自海上而來」點出文章,講述弱勢民族漸漸被「入侵者」荷蘭人同化的故事。 台灣各地的部落,每個民族原本都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遵循著生態建立的平衡,儘管並不奢華,但也算衣食充足。直到台灣被「入侵者」打擾……。荷蘭人以高壓的手段和利益的誘惑來統治淳樸的原住民,使原住民臣服於他們,目的就是為了取得台灣這塊重要的土地和島上豐富的資源。這對台灣傷害之大,不僅使原本純樸的原住民漸漸變的貪婪也破壞了原有的生態。其中荷蘭人在當時出口量最龐大的鹿皮,也透過利益交換的方式誘使原住民獵捕鹿群,原住民也不再依照時序獵捕「需要」的鹿群,自然資源漸漸減少,對台灣環境造成不小衝擊。對於環境衝擊,不禁讓我聯想到當時原住民因為利益而過度的獵捕鹿群造成環境的傷害,這和現今台灣的自然環境不也是商人為了自己的利益而過度的開墾,傷害了自然環境!然而生態環境要力求平衡,利益追求大於資源永續將會使環境萬劫不復! 很多人說「台灣現在已經沒有平埔族了。」消失的平埔人並不是真正消失,而是已經被漢化,台灣一定還有許多人身上是有著平埔族祖先的血,只是因為祖先被漢化,沒有傳統文化留下,所以才認為是消失了,像我有一位朋友,具他的母親跟他說,家族就是有著平埔族的血統,但無從追溯,只知道有。台灣從荷蘭人到鄭成功的統治,許多原有的文化不被允許保留,被迫要接受並習慣外來的文化,最後,慢慢地也忘了自己族人最初的信仰。 其中「瘋狂捕鹿」這個章節最讓我最印象深刻也有很深的感慨。因為荷蘭人給的利益交換,讓原住民漸漸的貪婪起來,雖然只是想要讓自己和妻子的生活過得更舒適一些的單純想法,但卻慢慢破壞了獵鹿的傳統,甚至忽略了原本的時序使自然受到破壞。人的慾望是無窮的,但因為自己個人的利益而破壞了整個族人的傳統更破壞了自然,我覺得是很要不得的,況且這樣為自己追求利益的情緒是會感染的,但我覺得那時如果有人出來阻止大家有多好,如果可以告訴大家這件事的弊利,使大家瞭解嚴重性,或許這樣違反時序的行為會稍稍減少,也讓族人更團結。 本書最吸引我的的地方是作者用西拉雅族的角度敘述整個歷史故事,且用了許多平埔族的用語,使故事敘述更不枯燥乏味,也讓我更貼近主角當時所有的場景和心情,也更能夠以主角的角度去思考被入侵、被同化、大自然定律被破壞和族人漸漸變的貪婪……。 在還沒接觸到本書前,大部分時間我都是以主觀的角度在了解歷史,但在閱讀完<倒風內海>後我重新以另外不同的角度和思維認識了這段台灣被荷蘭人統治的歷史,這讓我看見了不一樣的歷史風貌,同時也讓我重新對這段台灣歷史產生興趣和好奇心,而有不同的省思。 三、問題討論: 請試想一下,假如當時台灣並沒有被外來民族入侵,台灣會是甚麼樣子?請深入分析並說明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