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海的日子
參賽主題: 臺灣歷史記憶的三十三本書  
作        者: 樹德家商二年37班號張淯喬
指導老師: 呂叔芹  
書        名: 看海的日子
作        者: 黃春明
譯        者:  
出版單位: 聯合文學
出版年月: 2009年五月
版        次: 初版

內容

(一)內容簡介:

主角白梅自小寄養在別的家庭,養父把她賣到南方澳漁港的娼寮當妓女,十四歲就開始在妓院門口外招攬客人。一日白梅在火車上遇到昔日同在妓院裡的姊妹鶯鶯,卸下職業婦女的她嫁給了體貼溫柔的上校並育有一子魯延,一家幸福的樣子使白梅也想當起母親,後來向恩客阿榕借種懷了一子之後離開娼寮回到了親生母親的故鄉,正月生產時過程不順利,但最後還是順利的產了一名男嬰。帶著小孩的白梅搭車回到了漁港想見孩子的父親,搭車時一位女士主動讓位給她們母子讓她很感動,並已「我不相信我這樣的母親,這孩子將來就沒希望」作為結尾。

(二)我的心得:

如果要說這本書的價值,我個人認為非常值得發人深省,是個無價的寶物。  從本書的開頭「魚群來了」,象徵著討海人的生活依靠,而「雨夜花」的意象正象徵著白梅與鶯鶯妓女生涯的身不由己,如同受風雨吹落地的殘破花朵。白梅和鶯鶯是主要人物,兩位曾經是在妓院裡的好姊妹,有天白梅在要回去祭拜養父的火車上,遇到了好久不見的鶯鶯,當時,鶯鶯已經脫離了妓女的生活,有一個人人稱羨的溫馨家庭,丈夫是個溫柔的少校,對鶯鶯和寶寶都非常體貼、溫柔,而白梅看到時,腦中浮現了一股信念:「我也想生小孩,有自己的尊嚴!」,兩個人聊起往事,想起以前在妓院的各種慘不忍睹而不堪回首的往往回憶,故事這時候也充分的刻劃出那時代當妓女們的無尊嚴的日子,白梅因家裡生活貧窮而被寄養在別的家庭,但她的養父卻把她賣到妓院,現在的年輕人在十六歲時正值青春年華,是個該好好享受青春的時候,與同儕們出去玩,一起為了未來而奮鬥,努力讀書求取好工作來回報父母的養育之恩,但白梅則是在妓院門口外招攬客人,過著毫無尊嚴的不堪生活;反之,鶯鶯在剛開始被賣到妓院時,被一個喝酒醉的人強行壓住,但這時白梅救了他一命,之後鶯鶯也遇到好客人,雖然同樣是妓女生活,但鶯鶯運氣比白梅要好一點,接著也順利嫁人,提早脫離妓女的生活。   

最讓我感到傷心又氣憤的地方是當白梅回去要祭拜養父時,明明是隔天才要祭拜,結果回來卻看到其他家庭成員已經開始儀式了,而這時養母對他說:「提早祭拜也沒關係,反正你是養女,拿香拜一下就好。」,接著祭拜完後,又受到家人的嫌棄,當初養父一家六口人生活過不下去,白梅就此被賣到妓院去,靠著皮肉錢撐起了這個家,就在兄弟姊妹們過著正常生活成家立業之後,這幫兄弟姊妹卻卻嫌棄了白梅,甚至養父母沒一個人感謝白梅犧牲了她寶貴的青春及尊嚴,養母最後甚至還想把白梅嫁出去換取現金,這跟養父當初的行為完全一樣,實在是令人髮指!   繼白梅看見鶯鶯的美滿生活後,白梅決定也要組個家庭,但她又擔心說,她沒有對象、也怕小孩問起爸爸是誰等等,所以她決定藉由一位恩客(阿榕)的種來完成他的心願,與阿榕不告而別後的白梅,獨自回到親生母親故鄉,白梅回去後好事不斷發生,村民得到公地放領的土地、白梅想到讓番薯價格成長的方案、自己也懷有身孕,最重要的是,當地居民完全不在意白梅的身分,並且對她很好,與寄養家庭完全天差地遠,這點讓白梅感到非常的欣慰。

而當白梅生小孩時,雖然在生小孩的過程中非常的難熬,別房的產婦都已經生完了但她卻還沒將孩子生出來,這時白梅想到在寄養家庭不被當作人的樣子、家人完全瞧不起她的態度,憑著這些事,頓時湧起了一股一定要把小孩生下來的信念,而當小孩生出來時,我想也象徵了白梅的人生,從以前不堪回想的過去,到現在有自己骨肉的尊嚴,才真的感覺到活著的意義,自己是為了誰而活!   

雖然書本中沒有提及到最後白梅有沒有找到孩子的父親,但白梅在去找孩子的路上說了一句話:「我不相信我這樣的母親,這孩子的將來就沒希望!」作為結尾,雖然沒有結局卻引人有無限的想像。

書名為「看海的日子」,但我個人認為是個伏筆,每個人都嚮往著像大海一樣,那麼的悠閒、那麼的自在,過著無憂無慮的人生,同時也描述著妓女毫無尊嚴的身分,在那還未解嚴時代下,這本書的題材相當的大膽,而且早期多屬於男性社會主義,能以歷經滄桑的妓女作為題材並且去放大社會可能普遍存在的問題,是很特別的!
白梅和我一樣都是十六歲,都是年輕的女性,但卻過著反差極大的生活,想想我自己,我更應該好好把握珍惜當下,能擁有幸福的生活,只用專心地在課業上好好的努力,也希望能朝著我自己的目標好好邁進,有朝一日能以我的能力來幫助有需要的人們,為社會盡一份心力!

(三)問題討論: 探討妓女在社會中尊嚴的兩極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