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賽主題: | 臺灣歷史記憶的三十三本書 |
作 者: | 樹德家商二年10班號胡裕鑫 |
指導老師: | 邱雅文 |
書 名: | 山豬飛鼠撒克努 |
作 者: | 亞榮隆.撒可努 |
譯 者: | |
出版單位: | 耶魯國際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
出版年月: | 2005年09月 |
版 次: | 初版 |
內容 |
|
(一)內容簡介: 每個人都有權力去知道他過去的根,雖然環境、時間和某種因素的改變,掩藏了最真實的那一段歷史,或是在不知不覺中被人遺忘,但這一切我相信都還來得及。 (p.167) 我們矛盾掙扎遺忘的東西太多了又無法追得上正在改變的時間和潮流跟前所看到的文明就是好的觀念讓我們遺忘了許多傳統寶貴的經驗傳統束縛力的不在相繼換來的就是傳統文化的淘汰消失及自我的遺忘。(p.174) 讓我們對土地有情感,對自然有感覺,對原住民有感情,讓自己有感動,尊重不是口號,是我們真誠的平等,感謝上帝給我們的恩典和祖先的引領安排。(p.241) (二)我的心得: 山與卡瑪,寫著作者與父親出外打獵的經驗,以及經由長時間與大自然為伍,觀察之下所產生的「獵人哲學」,充分展現出排灣族人的自然智慧,而書中寫著:「獵人的孤獨和寂寞,是精神和力量的最大來源;兒子,你要學作一個好獵人,就要學會『等待』的耐性。」,這是在課本中看不到,唯有經驗的累積才能體會到的。 在作者他的生命旅程中,對文化的堅持從沒有到有、從冷淡到熱愛,他原本不知道、不清楚自己是什麼人,但藉著追尋過去,他發現排灣族傳統原有的樣子,且他以排灣族為榮。但他又看到族人被現實侵蝕,為了生活家計不得不改變一切,使得傳統離他們愈來愈遠,所以他決定要寫書,他想要把他自己的生活經驗、他部落族人的生活經驗表達出來,使他們的文化能繼續流傳。既使這一代的小孩已快淡忘,但他相信一定能找回那傳統的感動。他知道他們身上有些經驗是別人所沒有的,書寫當時思考的紀錄和價值觀,是一個時空的紀錄,也是對族群的負責。 在一開始作者不斷的在描述自己小時後和父親出外打獵的許多情景, 作者的父親總是認真地了解這些動物,不單單只是為了維持生計而狩獵, 還不時稱讚這隻山豬有多聰明、 那隻飛鼠是否有讀過大學的, 這些點點滴滴也使得作者深深的熱愛這片土地,土地的一切都是祖先們所賜予的, 而生於現代的我們唯有好好的珍惜及疼愛這片大地, 才能給子子孫孫美好的未來。 作者,撒可努對部落裡的貢獻頗大卻一點兒都不求回報, 而在現在的社會缺的就是如此付出無所求。 許多的人眼前總是只有利益, 做任何事前都會想撈點好處, 沒好處的一概不理之, 但是貧富差距越來越嚴重, 弱勢文化也漸漸消失, 需要的正是大家伸出雙手, 而不是自掃門前雪, 莫管他人瓦上霜的態度, 這樣地球才不會只是受到一群危害環境的二氧化碳包圍, 社會的和平與安祥可以使的大家多多注重環境生態的保育, 讓地球圍著一圈又一圈的愛與和平吧! 過去與現在的對比,使他想帶大家回到以前的時空,體會現在所沒有的悸動。 在這本書裡我讀到的不僅僅是一位非常勇敢的人,因察覺到自己體內有著與眾不同的靈魂而必須去達成他的使命外,更是讓我領悟到只要憑著信心去堅持到底,不論再艱難的瓶頸都能夠有好的轉機讓你走過去的。現在很多的青年都不願意去承認自己身上流有著原住民的血統,或者承認只是為了去爭取政府給我們這需要幫助的族群的福利和補助而已,並不是真心去接受自己的文化與語言,這真的很令人感到失望。我覺得能成為原住民的一員,真的是很榮幸且幸福的,因為我們擁有十足的祖先遺留給我們的智慧與和大自然共存的守則,讓我們身上都背負著一個非常重要的任務,不論是男女老少都該記取祖先留下的語言和傳統,把它傳給下一代,讓這寶貴的生命延續到世世代代。 原住民也是台灣的主人,是我們族群的一份子!原住民的文化,我們還需要更密切關心,不要讓人們慢慢遺忘淡忘這些傳統還有原住民的語言。 (三)問題討論: 原住民的文化,我們還需要更密切關心,不要讓人們慢慢遺忘淡忘這些傳統還有原住民的語言。原住民在都市裡已經很難找到工作了,政府是否該制定一些制度以保障原住民? |